一闺蜜看似无心地跟我说过:“你别整天的‘真善美’,一碰到人家你‘假恶丑’,你就完蛋。”

我笑了笑,话却落在了心里,我琢磨起这话的份量来,权衡着“真善美”和“假恶丑”。

连刷二遍韩国电影《寄生虫》后——“善良并非本能,丑恶也是种身不由已”从我心底冒出来并在脑海里翻滚。

电影很震撼,非同凡响——每个镜头都在说话,每个表情都有深意。该电影在2019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夺得了最高荣誉金棕榈奖。

实至名归。

640.webp.jpg

金基泽一家四口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居住在局促的充满蟑螂臭虫的半地下室,醉汉们时不时在他们家的窗口任意撒尿。整条街区时不时进行常规化集中杀虫喷洒。

他们为什么会生活在社会底层?这是我思考的。

他们并非无知、愚笨、疾病、懒惰。相反,妈妈忠淑是全国链球赛的亚军;爸爸金基泽也曾很努力工作,开过炸鸡店,网红古早味蛋糕店,帮人停车。大儿子基宇积极上进锲而不舍地考名大学,想以此来改变全家的命运,但已失败四次;女儿基婷极富艺术天赋。

而他们一家仅靠折披萨包装盒度日。无线上网全靠蹭。

640.webp (1).jpg

他们的贫困或许不是个人问题了,而是社会问题了。是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把他们挤压到了社会底层?并困在这个阶层?

随着剧情的展开,我有点明白了。韩国社会的就业压力巨大,整个社会缺乏希望与动力。考进名校的大学生整天在喝酒混日子,一个警务员的职位就有五百多名大学生争抢。看到“古早味蛋糕”风靡起来,以为是大好商机,纷纷投资,甚至不惜借高利贷。短短8个月将近开了400多家店,加盟品牌出现了超过了17家品牌。 后因媒体曝光等原因纷纷倒闭。从此这个阶层的人们的命运更加不堪。如影片中金氏一家与雯光(保姆)夫妇 。物价却还在一路任性飞涨。

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是没有底气的人,连呵斥醉汉别在自家的窗口撒尿的勇气都没有,贴张告示都不敢。所以当他们有一丁点机会的时候,会拼命抓住——不择手段,哪怕是犯罪。

因为,他们一直抱有改变命运的美好希望。

他们一家的转机来自儿子基宇接替同学去给富家千金辅导英语。由此他们接触到这个社会的上流阶层。金钱、地位、成功、体面、富足、美貌、成功、时不时的惊喜……应有尽有。

接下来,这家人用了种种不光彩的手段,顺顺利利的全部“入侵”到这个上流阶层的家。儿子基宇是富家女多慧的英语老师,女儿基婷是富家子多颂的艺术老师,爸爸基泽是男主人朴社长的司机,妈妈忠淑顶替了原来管家的位置。全家寄生在这个家里。

640.webp (2).jpg

当他们在朴社长一家外出露营的晚上,这家人在这个豪宅里过起了主人般的忘乎所以的日子,吃喝玩乐晒太阳到忘乎所以,并说着忘乎所以的话,展望着忘乎所以的未来。

我看到是——“超越界线”,他们在膨胀,他们想拥有上流阶层的生活。他们甚至觉得这就是他们的家——温馨的家。

阶层的界线是可以跨越的吗?他们的天真让我对他们充满同情。

640.webp (3).jpg

影片的细节处理真是精妙。一个味道、一次握手、几次单方面以为的谈心,就无情地把他们打回到原型,打回到他们现有的阶层里去了。穷人的穷酸汗臭“味”是无声而无处不在的标签,也是隐藏在金基泽这个一家之主男人心里的隐痛与自卑。

当他小心翼翼又大胆地去握女主人的手时,把女主人吓到惊恐,但同时又被女主人的那句:你手洗了吗?打了个闷棍。当他载着朴社长并对他说:“你还是很爱她”。朴社长脸上的表情微妙地变了——他感受到了侵犯。当他载着朴社长,推荐“超级管家”忘乎所以时,朴社长毫不客气的提醒他“看前面”。

“尊卑有别,别失了本份”是朴社长心里不可逾越的界线。

金基泽之所以会不自觉得跨越了身份与阶层与朴社长对话——“爱”。

我想,一种可能是他真的有点忘乎所以;而更大的可能是他与男主人同样都有“一家之主”身份,同样深爱着自己的爱人。而朴社长爱得大大方方,体体面面,可以给予家人一切。而他却爱得如此卑微,连不住在半地下室的愿望都给不了。他在妒忌,但更多的是无奈。

“爱”是屈居于金钱、地位之后的。金基泽难道没有看到这个事实?

金基泽一家想跨越阶层是不可能的。上流阶层也不允许这种跨越。朴社长把他们的这种追求与跨越视为一种“不善良”。

社会的阶层总是固化的。多少文学作品都会描绘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想超越阶层所付出的可怕努力,最终都是失败告终。托尔斯泰在他的文学巨作《安娜•卡列尼那》中塑造的列文这个觉醒的青年,看到了阶层差距间的残酷,他想放弃贵族阶层又谈何容易?(这不过是托翁的理想主义罢了)

但处在社会底层的他们,对于处于他们更下一层的阶层也是残酷的。雯光(保姆)夫妇是处于赤贫阶层的人了。他们寄居在朴社长家不为人知的深深的地下室里,终日不见阳光。

当金氏一家的欺诈行为被雯光夫妇发现时,他们彼此间没有惺惺相惜,有的都是致对方于死地的狠。特别是忠淑一脚把雯光踹回地下室时,做得优雅又绝决。我倒吸了几口冷气。

阶层之间没有“爱与怜悯”的流动。当生日快闪会上,多颂因目睹老师被人刺杀休克过去了,朴社长夫妇只看到了自己休克的儿子,却完全忽视倒在血泊里的杰西卡(基婷)老师。雯光丈夫用撞头开关灯的方式向外发出求救信号时,多颂看到了,但他什么也没有做。金氏一家在披萨店用餐时,原来的老板一脸的冷漠与傲慢。

对于他人的冷漠,换来的是仇恨。金基泽向朴社长挥了刀。从此寄居在了不为人知的深深的地下室了。

向上阶层的攀爬是如此的困难,而向下跌落是如此简单。

640.webp (4).jpg

影片的最后,基宇写了封信给自己的父亲。他放下那块粘着他的“时来运转”石,朴素地计划着——好好赚钱,然后卖下这栋凶宅,让父亲可以走进阳光里。

我又一阵唏嘘。这个愿意能实现吗?他的父母也曾经这样朴素的计划着,努力着。但他们失败了,他们身不由已地开始“变坏”。也纵容着自己的孩子“变坏”,甚至欣赏起这种“变坏”来。“欺诈、狠毒、投机”在他们看来无非是种求存手段而已,并非恶。

640.webp (5).jpg

忠淑说:太太并不是有钱又善良,而是有钱才善良。如果我有钱,我也可以超级善良。这句话太过人间清醒与真实。

善良不是本能,而是一种修为与克制。身处困境依然保持善良很难,我表示理解,但我并不赞成“穷生奸计”。不然社会会乱啊!

善恶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如果社会阶层之间,每个阶层都享有生存空间,享有生存资源,享有爱与尊重,享受阳光雨露。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和机会。那社会就和谐了。

我国打得“脱贫攻坚战”,正是从国家的层面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关注到社会弱势群体。他们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必须被看见。这一仗打得漂亮。

而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请你保持善良,但也别低估了人性之恶。

这真是部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