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打工这件事儿

益多网 0

上班来时在电梯里碰到了经常打扫卫生的婆婆,顺口聊了两句才知道她都七十多岁了!如果我没记错她在这栋楼里已经干了两三年了,和另外几位阿姨一起打扫卫生。

七十多岁!按照国际规定,60周岁以上就算老年人了,再按照我们对老年人的理想认知,觉得老年人应该是在家养老,看看孙子......实际上呢?

在农村,绝大多数五六十岁的人都还在打工,就算是不外出打工挣钱也都在家务农,没有谁是理想状态下的养老。人总是闲不住的吧!

记得在新加坡,我曾被一个现象触动过。那就是无论是街边还是机场、商场,餐饮服务人员大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都干干净净的,穿戴整洁,尽管行动上没有年轻人那么迅速灵敏,却也都认认真真在服务。

我曾跟一个华人阿姨聊过这个事儿,我记得她说“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就交给我们做咯,年轻人都去做更有意思的事情了!”结束还配上她爽朗的笑声。

还记得在印度的孟买,虽然喜欢印度的咖喱和几个菜,但吃的时间久了还是有点想念中国菜。在印度门附近找到了一家很有名的中国饭店,进店坐下后,发现都是几位七十多岁的大爷,他们很热情,用亲切熟悉的中文和我们攀谈。聊天中得知他们是南京人,三四十年前就来到印度做餐饮了,他们的子女都很优秀,从事了别的行业,他们的餐厅就一直由他们几位打理,虽然七十多岁了,也都还是他们几个在经营。

其实,我很喜欢所遇到的那些年长者的打工人,他们的状态很好,所做的工作也不算很累,却能给他们一定的机会动起来,与外界联系起来。比起把老人留在家里做“留守老人”,我更希望他们有自己的事情可做。

我在新加坡一个马来人家里借宿过一个多月,子女大学毕业都在自己的领域忙碌,父母退休后都再就业了,叔叔74在咖啡店服务(以前是技术人),阿姨72在商场的一个餐饮店服务(以前是老师)。他们每天也出门上班,而且有时下班比孩子们还晚,但是他们的心态、整体状态真的太好了!

回顾我们身边的年长者,要么自己在老家留守,要门给子女看孩子,大部分继续打工或务农。在外打工或继续务农的人身体状态会普遍好一些,留守的人太孤独,给人看孩子的太累还伴有家庭矛盾。

但同时也有一个现实问题,现在年轻的一代,要供房要养家就基本两口子都得上班,孩子不能没人带,不还鼓励生三胎、多陪孩子、多陪父母么,怎么可能实现的了?公司还鼓励多加班呢!这是一个矛盾与现实并存的疯狂时代,鼓励的事情和现实之间有那么几条鸿沟横着,无法逾越。

我希望未来我老了,能像我所遇到的那些年长的打工者一样,保持干净整洁的仪容,自力更生,能有自己的社交圈、不孤独、不等待。

我自己的老爸就是年长的打工者一族,虽然别人觉得辛苦吧,我觉得他开心。他是爱玩的人,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你让他完全停下来,他只能玩手机、喝酒。不然干嘛呢?

我老爸在我记忆力就没有干啥认真过,以前不管干啥,最认真的时候就是我们几个快交学费的那段时间。我们三个上高中和大学那段时间,老爸自己开了个小小的木器加工店,要是认真做也能挣到钱,问题就在我老爸对钱没有太大的欲望,他觉得人吧咋活都是活,开心快乐最重要,健康平安最重要。按着他自己的那套理论,他平时开工比别人晚,下班比别人早;天冷了不干,天热了不干;下雨天不干,刮大风也不干。

老爸最认真的时候就是我们三个快要交学费的时候,他可以通宵的干。一旦学费问题解决了,老爸基本就又放假了。那时候经常听到他与我老妈的对话就是:

“你咋又不干了呢?”

“这么冷,不适合干活。”老爸总是笑嘻嘻的。

“左邻右舍(都是加工店)都还在干呢,就你收工了。”

“咱不能老跟别人比,人比人气死人呢,比那干啥。”

“再弄一会儿,给人家弄完把钱收回来么。”

“那他迟早会给的,急啥?又跑不了。”

......

每年刚一进入腊月,我老爸就开始收摊了,“你干啥?都收了干啥啊?”老妈每次都是这么问。

“收拾了准备过年么。”

“这才腊月初一!你看你吓人不。”

“初一二十几都是腊月么,一年就过这么一个年,这么辛苦赶趟子干啥。”

“那你就这么静静坐着等着过年啊!”

“也可以找人喝喝小酒啊,逛街办点年货啊,睡个觉啊。”

......

真的把加工店收拾关了后,老爸反而没闲着,一直在打工。也都是和木器活有关的(我老爸是木匠),现在自己找的这个保安的活儿是他自己干的最开心的,照片发不停。

我吧,只要老爸不贪杯,吃好、心情好、身体好就行,找点自己开心的事儿做最好,总比躺着**手机强。

我老妈比较抢手,带孩子带的好,我都抢不来。

希望老爸老妈都身体健康,这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