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人去看《花束般的恋爱》似乎是件残忍的事情。
影厅里总共坐了七个人,三对情侣,外加一个我。
全场看上去就数我最孤独。但是电影里有句台词说:两个人的孤独远比一个人的孤独悲伤。
2
日本的小清新电影总有一种看似平淡实则隽永的意味。并无宏大叙事,但那些扎根于生活的细节就像一排绵密的针,总会时不时地扎你一下。
电影里有一对非常合拍的恋人,穿同款球鞋、玩同款游戏,喜欢同类型的作家,爱看同样的电影和展览,唱卡拉OK合作无间,甚至对同一个问题有着同样的疑惑......
他们爱上彼此,也是因为这些同质的片段,在头两年恋爱的甜蜜里,觉得对方就是自己此生的灵魂伴侣。
虽然有过来人不断现身说法,展示甜蜜素褪去后的一地狼藉,但置身爱情里的人永远相信,自己是被规则赦免的那一对。
直到恋爱的第五年,他们也同样走入了爱情的僵局。
3
电影很小清新,同时又很残酷,因为它呈现了爱情的真面目——消磨感。
“消磨”这两个字让我联想到关节的磨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毫无知觉的摩擦到疼痛出现。从此进入不可逆状态,如果想要好好生活,就得换一副关节。
感情亦如是。所以王子与公主的爱情故事永远是在“他们相爱了”那一页按下了停止键,因为接下来就是生活极琐碎的种种不堪:谋生的压力、外界的诱惑、因婚姻缔结的复杂人际关系.....
刚开始恋爱的时候,女主小绢求职受挫,打电话过来时,声音虽然平静,男主小麦却能听出她在哭。为此放下手头的工作,穿着汗衫拖鞋就一路狂奔到车站,揽她入怀。
但是后来,在生活的消磨中,小麦的神经渐渐变钝,就算看到小绢不快乐的脸,也学会了视而不见。
她说的那些话,他不是听不懂,而是不想再听懂。因为懂就意味着选择,是跟你去看电影,还是跟客户去谈生意?
他被客户唾脸也要陪着小心,自觉为她受尽委屈。她却觉得:这样的一个没有自尊的你我不想要。
4
生存与生活,当中没有对错。
电影里自视甚高的摄影师,一直不肯俯就现实生活,却屡屡被生活打压。最后打跑了女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意孤行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难道是错的吗?
而像小麦这样,为了能和爱人拥有一个稳定的未来,放弃了画插画的爱好,泯灭了自我,成为大公司机器上的螺丝钉。每天周旋在客户与业绩当中,不再与小绢同频前行。他的选择错了吗?
想起周星驰电影里的孙悟空,戴上金箍无法爱你,不戴金箍无法好好爱你。
文艺青年如何避免现实生活的碾压呢?估计只有两个办法吧,一个是有钱,一个是没欲望。
真的要足够幸运,才能趟过生活这条长河,中途不遭遇灭顶之灾,最后成功上岸。
但这样的幸运,几人有?
5
如果爱情真的消失了,你会如何选择?
小麦舍不得一起度过的四年快乐时光,分手如斩断自己的一只翅膀,所以他流着眼泪说:没有爱情也可以结婚,像世间大多数男女一样。
的确,世间不知有多少这般苟延残喘的婚姻,眼睁睁看着爱情被一点点蚕噬后,都放不低那片满目疮痍的桑叶,于是各种挪闪腾移,只要不翻船,都能将就着过下去。
小绢却不想再继续。假使没有了爱,就只剩两具躯壳在一起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可言?
坊前有段时间提及李安,都对他曾经有过六年“吃软饭”的经历津津乐道,赞李安的妻子林惠嘉是了不起的女性。
但林惠嘉自己是这么解释的:李安不是不可以去外面找别的工作,但做那些事的他就不再有捣鼓电影时的魅力和光芒,变得活死人一样。我跟这样一个人在一起生活有什么乐趣?
6
电影里的一对佳偶终于还是分了手。
街头再相见时,彼此臂弯里都有了新人。两人擦肩而过,装作互不相识,然后背对背,各自扬起告别的手。
他们彼此的另一半,或许并不是样样都合拍的那一个,但有可能会一起走到白头。
这世上,有人因为彼此合拍而相爱,有人因为彼此的缺失而相爱,说到底,都是爱上了一种幻觉。
合拍的未必那么合拍,看上去不合适的也未必不合适。爱有千百种,各人因缘去凑。
当小麦和小绢坐在初相识的卡座里谈分手,邻座一对小情侣正上演着他们初相遇时的戏码,小绢终于泪崩。
人海茫茫,遇见处处都合拍的灵魂伴侣似乎很难。但定睛看时也容易,在刚开始恋爱力比多最旺盛的时候,看对方总觉得是自己的唯一。
爱情就像过眼云烟,但谷歌地图的街景却永远地记住了他们相爱的瞬间。
恋人会折旧,但爱情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