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高中那会,我的偶像是韩寒和郭敬明。因为这两人都是高中没毕业,就搞文学写作,然后迅速成为作家中的富豪了。如果仔细剖析自己的心理,其实是羡慕他们不上学,也能赚好多好多钱。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说当年我看了网文《坏蛋是怎样炼成的》,也幻想自己跟谢文东一样,因为偶然的一次被人欺负,从而激发了内心的征服欲,从此一步一步成为了黑道大哥。
现在看起来很可笑吧。我应该属于那种比较晚熟的人,晚熟的人在对事情的领悟上,往往比别人慢半拍。有些人比较早慧,很早就懂得了人情世故,左右逢渣。
说件我的糗事,初中的时候我同桌送我礼物,向我表白。我搞不懂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没过多久,我同桌就跟别人谈恋爱了。
莫言有本中短篇小说集,也叫《晚熟的人》里面提到,晚熟的人,很多都是被这个社会催熟的。还有一种情况,不少晚熟的人是由于人生经历比较简单,没吃过苦也没受过罪。
由于高中信奉读书无用论,知识无用论,所以考上了一个很普通的大学。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看到身边朋友在考这个证书,那个证书,一方面我很敬佩,另一方面我不太看重这些所谓证书的含金量。
我学历不是很高,但是依然十分看重知识的力量,这些年自己学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这世间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纸上的知识,你可能看到某本书,听别人说起过一个理念。你知道这些知识很棒,但也仅限于知道而已。
另外一种是,从实战中拼杀出来学到的知识。因为经过验证,无论它是对是是错,你对它的理解会比较深。
有次,我妈问我:你是怎么做到每天写文章的,是不是要看书,看很多别人写的东西?
我说:写文章是知识储备加思考,加每天练习写。
一个人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看一本书看一部电影,经历一件事,就可以。它跟盖房子很像,先是打地基,然后是搭个框架,再然后是往里面填充东西。
我这样晚熟的人,也是最近两三年才觉得自己似乎有一套自己的体系了,虽然很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