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人与海边人

益多网 0

俗话说:靠山吃海,靠海吃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话诚然不假!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人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劳动创造人的本身。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并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中塑造了不同的性格。广东地处南粤,既有连绵不绝的大山,也有曲折漫长的海岸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大致可以分为山里人和海边人。如果分析、比较两类人的异同,便可以从中得出很多有趣的结论。

1650263945(1).jpg

首先,山里人较为保守,海边人富于冒险。山里人小农意识较强,传统农耕文化讲究辛勤耕作,对于山里人而言,他们并不需要折腾,只需要按照季节规律,有序安排好农事,只要风调雨顺,多数都达成所愿,收获到预计划的粮食,这就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而海边人多地少,只能向大海索要粮食。茫茫大海,充满凶险,海边人要想打到粮食,必须要敢于冒险,敢于向大海进军,驾着小船“出没风波里”,未知的海洋随时潜伏着危机,身家性命系在一条小小的船上,如果没有冒险精神,肯定做不了弄潮儿,更不可能打到鱼。所以,沿海一带民风较为慓悍,天不怕地不怕,敢于把身家性命随时豁出去。

其次,山里人强调个人努力,海边人注重团队合作。山里人受传统农耕文化影响较深,注重宗族伦理礼仪,在血缘为基础上建立生产互助合作关系,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山里人一年四季都在田地里忙碌,“田家少闲月,四月人倍忙”就是真实写照,强调努力付出、精耕细作,相信天道酬勤、业精于勤、勤能补拙,一勤天下无难事,个人努力在传统农耕文化中有重要作用,往往也导致“各自为战”,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而海边人要向大海讨生计,想在大海中打到鱼,就必须注重团队合作:有人负责掌舵,有人负责划桨,有人负责撒网,有人负责打望,还有人负责后勤保障,如果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打不到鱼。所以,团队合作塑造了海边人的“爱抱团”性格,这是一种生死之交,都是“在同一条船上”,所以关系更为牢固。

第三、山里人循规蹈矩,海边人敢于创新。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基石,强调君子朴实坚毅,要像山一样稳重,智者处世圆融,像水一样灵活。大山塑造了山里人朴实坚强的性格,大海塑造了海边人灵活求变的性情。山里人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不会轻易越雷池半步,性格上唯唯诺诺,胆小怕事。海边人出海常常要面对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在风口浪尖上讨生计,所以必须要学会审时度势,灵活求变,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所以,海边人通常以目标为目的,有较强的目的性,只要能打到鱼,各种手段都可能要用上,胆大、冒险、创新,所以很多海边人都能创出了一番事业。

此外,山里人小富即安,海边人吞天并地。山里人讲究保守主义,易于满足,安于天命,追求“一亩地三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小富即安。毕竟,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不切实际的物质欲望要不得,也实现不了。但海边人不同,每天出海打鱼都是充满未知数,运气好可能满载而归,运气差则会颗粒无收。所以,这一种不确定的生存危机感,驱使他们不会见好就收,而是乘胜追击,尽力把运气用到极致,一有机会便吞天并地,绝不罢休,当然也容易越规矩而犯天规。

客观来说,无论是山里人,或者海边人,都有各自性格上的优缺点,都有融在血液中、骨子里的某种操守与坚持,都有他们赖以生存的智慧。山里人坚毅稳重的性格,往往孕育出能扛起大责任,能承受大苦难的救世主。海边人灵活慓悍的性格,却也能敢为天下先,成就一方豪杰,闯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