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我想了很多年,这些年间也有很多人问我或是回答我。老生常谈,但确有一些想法。譬如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听过一些家长在酒席上高谈读书无用论,说成绩太好的小孩都木讷,不像他们,都是不读书出来闯荡做生意的,用以解释他的小孩不需要读书好,因此他也从来不管。
我小时候相信过这种理论,大一点有些厌恶那种流氓做派,也有过牵扯到自己想要争辩的时候,再到如今一笑而过。很多这样的时候我会观察他人的神色、行为,感到人是一种多么复杂的存在,而彼此之间又可以非常不一样。
就这么一个生活的瞬间谈谈,其实这些频繁鼓吹读书无用论的家长,很多实际上也给小孩报了非常多的补习班。可是也许那些并不适合他的孩子。是为了保全面子吧,他们很大声地告诉别人:你看,是我不在意,我是故意的,不是我不会教育我的孩子。他们在很努力地争取一些主动的地位或者野蛮地为听任孩子自己摸索而洋洋得意。
我知道可能会被俗称想太多,我知道我确实是在不由自主地以一种高高在上的眼光来看这一件小小的事情,但是我仍然觉得他们有些可怜。
微妙的是,你怎么知道你可怜的人是否在可怜你呢?
我渐渐渐渐地明白,有些隔阂是无可奈何的。就像许多隔着一个年代的父母会说,给你吃给你穿,你还有什么不满意?他们对你好,可是永远无法理解你的精神世界。所以那种好的方式是充满控制欲的或者晦涩沉默的。
一代代父母教给孩子的都是自己的样子,可是我们一代代都成长为不一样的人,不是父母的复刻,不是孩子的模板,为什么呢?
因此我想说的是,倘若你不想成为某一种人,读书可以让你有挣扎的信仰。文化教育让我们看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爱,并可以说给别人听。你走过的路,见过的人,看过的风景,通往的是一个珍贵的自我。倘若人类不知道什么是自我,也就无关尊严、自由、爱。
我说的读书绝不等同义务教育,更不要说是单论考试。对于我来说,我读书是想要知道世界究竟可以是什么样子的。在我没有能力去亲眼看一看的时候,我可以知道别人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当我怀疑某一些道德判断的时候,我能不断听到新的观点,哪怕没有,也最后能坚定地相信我所坚持的一些东西。我了解到纷繁领域辉煌的研究与贡献,我喜欢那种美的享受。
我认为每个人都制造着一个小世界,像是一层流动的膜,我们不断彼此融合而又撕裂。我注定无法在我的时代遇见几百年前一个可能成为我知己的人,但是我读他的影像,我觉得我们之间的距离也许比和在我身旁的人更近。
人类的高贵在于我们不是无意识地在体验一个物理的世界,每一次开口,我们都在用思想交流。这是我们习惯了的很平常的事,但是当我凝神去想时,我都觉得多么奇妙而幸运。
有时候我在幻想,我渴望也留下一些东西,让未来时空的人去想我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尽管不会有谜底。
如果我不主动去读书,我会相信别人告诉我的一切,因为那是我知道的全部,我不会知道他们描绘的白色有黑色的可能性。
曾经我读很多书只是为了需要一定的引用,因为那是考试得高分的关键。因此市面上好词好句集锦屡见不鲜。可是我怀疑它。去学一些噱头,断章取义去记住一些你并不理解的东西,说是消费难道不是更合适吗?我会被一句话打动慕名阅读其出处,我会反复去看一场已知结局的电影,我会去搜索网络上别人的看法,因为时刻害怕自己肤浅,所以时刻牢记谦逊。
是的,作为一个当代中国的学生,我很没有应试的效率。但是这是我为我的人生恪守的一种浪漫。我不愿意作秀,不愿意成为传播途径中参与贩卖焦虑的一环,我清高地想要给予那些素未谋面的作者们一些微不足道的尊重,我甚至为我的叛逆而骄傲。
人生来注定孤独,这是思考带来的必要苦楚。阅读不是为了逃避这种无解的孤独,不是在象牙塔里掩耳盗铃,是为了给我们方向、力量,是为了不让迷茫和无意义感吞噬我们,并且这种力量一再超出我的想象。
同样,我的写作如果被人肯定,我会很有成就感,每个人都会如此,但如若不为人知或者遭到无理由的批判,我也不在意,我用心写出的作品,是给懂的人看的,我的情感,也只会集中在值得的人身上。
在这点上,我坚持一种温柔的但是有原则的态度。也许你会觉得我的表达太理想化了,也许是因为我的经历都太一帆风顺了。至少对于我来说,不是的。你或许知道心理学上的共情体验吗?我称高敏感为一种天赋,有些人眼中的世界太不一样了,以至于他人理解不能,以至于天才常常离群索居。除开抑郁、躁狂的艺术家、文化家们,你有想过你在某个瞬间某个领域也是个天才吗?这种体验消失了吗?如果一直在辛苦地坚持,你真的很棒啊。
很多个夜晚我的心绪很乱,很多想法层出叠见。不去写下来的话,也许就会被永远忘掉。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记录下它们,它们的存在太有可能是转瞬即逝的了,又或者超越科学的解释。后来我又不乏读到有些画家画的是自己梦境,很多作家彻夜不睡。
写作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除去技巧外,深刻的内涵是由作者的心血铸成的。但事情也不是全然这样严肃高深。写作也可以视为一种消遣,诸如闲情轶事。一直接触严肃文学人是会累的。吐槽烂片我们也会真的觉得很好笑。这其中是一种需要平衡的关系。
何况文学的表达方式有N+1种,像是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 世上有70亿人,就有70亿种正常 ”,即使宽容很难普适。还有一方面,其实我们平时的思想是很零散的,写作中将其系统化的过程,是非常有趣的实践,像一种精巧的游戏。
在一些程度上,原谅我只能这样模糊地说,阅读和写作都是完全排他的。因为你的触动或许源于相似的感受,或许源于极强的同理心等等种种因素算法无法统计,最终糅合而成的是一种难以翻译的感觉。
我的阅读与写作,让我无数次感到自己这样鲜活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