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益多网 0

这两天读了一本心理学小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感觉很轻松,分享一下读书感受。

一直以来我对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有些畏惧,即便带着问题去书中找寻答案,也很难有耐心把厚若词典的书籍里从头看到尾,每一句说的好像都有道理,但下一句又确实很难读下去。

640.png

这本书与众不同,没有过多心理学专用词语,也没有冗长的大篇幅心理学理论,而是采用了通俗易懂的对话模式,作为读者如同旁观者在听他们两个人的对话。把它当成心理学入门书籍再合适不过,书很薄,内容简单易懂,不存在阅读障碍。

虽然这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的著作,读起来并不会有地域上的差异感,最重要的是不会被外国人一大串的名字搞得晕头转向,这本书中只有几个小动物,蛤蟆,鼹鼠,河鼠,獾,苍鹭,主要的情节是患有抑郁症的蛤蟆和苍鹭的十次会面,在谈话中,苍鹭帮助蛤蟆分析了他的性格以及所处的状态,引导他走出了困境。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成长的本质是要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内心强大的人,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能理性看待、分析、解决问题,但真正能够做到的可谓是凤毛麟角。某些人,某些事件总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影响着我们,这也是自身性格形成的一部分因素。

或许在疗愈自己的过程中,我们能慢慢找到事件之间的关联,开始解开困扰我们的谜题,实现自我救赎自我欣赏的人生价值。

书中讲到了童年及父母对蛤蟆的影响,这点我很赞同,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理解童年,就是理解自己的关键线索,这贯穿咨询的全过程。如何摆脱童年时期对自己带来的困惑,是一个重大的人生课题,需要慢慢解答,心结一旦打开,就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书的开头就告诉我们,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自己才能完成。如果肯为自己负责,就会知道有力量改变环境和自己。这世上谁不是负重前行,能够了解自己疗愈自己,才能够自信、自在、充满希望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