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粽子——”集市上传来叫卖声。哦!端午节快到了。每当这时,我眼前总是浮现出奶奶包粽子的场景。那画面像放电影一样,一遍一遍在我脑海里萦回。
小时候,爷爷给我讲屈原的故事,我得知了米粽的来历,于是对米粽也产生了一种情愫。每当奶奶包米粽的时候,我总是在一旁看,跟着学着。
动工前,奶奶把一团线绳放在盆里,之后抓住线头在双膝上绕圈圈,小线团在盆里欢快的蹦跳着,越蹦越“瘦”。等绕成一小把时,奶奶就从一端剪开,一把短线绳就“躺”到桌边了。奶奶坐在凳子上,从浸泡着苇叶的盆里捞出三片苇叶,一叶压一叶地排在一起,捏紧下端一绕,一个“小漏斗”就出来了。
奶奶往“漏斗”里放一些浸泡好的江米和几颗的红枣,再用拇指压一压,然后像变魔术一样左手紧攥“漏斗”,右手把竖起苇叶向下垂直一折,同时两边的苇叶向下一捋,再把苇叶尾巴向后一别,一个四角米粽就“变”出来了。还没等我看出什么门道,奶奶的右手又拿起线绳,把一头放在嘴里使劲咬住,抓住另一头在米粽上迅速缠绕几圈,然后双手捏住剩余线绳再打上一个活结,一个漂亮的米粽就“诞生”了。奶奶微笑着把它们掷到盆里。
不消多时,盆里就挤满了翘着小尾巴的米粽们。我总爱提起米粽的小尾巴,一边转动一边瞧,奶奶包的米粽小巧玲珑,馅料多,用手捏一捏硬邦邦的,而且不管煮多长时间都不会漏米。我最喜欢吃红枣馅的。有时候奶奶还会做一些豆沙馅、桂花馅的米粽,让家人们尽享美味。
香喷喷的米粽出锅后,往往要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送一些。剩余的泡在凉水里。端午时节天气又干又热,我放学回来一口气能吃上好几个粽子,凉凉的、滑滑的、甜甜的。奶奶看着我,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奶奶没有上过一天学,可是在我心里,她俨然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是她教会了我各种生活的技能,教给了我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奶奶是我人生的指路人,我永远都忘不了她。奶奶的笑靥在我脑海里印刻,奶奶的手温在我掌心里永存。
奶奶走在端午时节,自此我再也没有包过米粽子。
又是米粽飘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