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用户IP属地,动了谁的奶酪?

益多网 0

以微博为首,各大平台相继推出展示用户IP属地的功能,网络上对此的评论两极分化极为明显:

——不就一个省份,你没做亏心事怕什么?

——我只是来网络上冲浪解压,不想暴露隐私。

所以IP属地功能的出现,到底动了谁的利益?

640.jpg

IP地址是每个人在互联网上的“住址”,有了它就可以定位到你在哪里上网。从官方公布的信息来看,IP属地运用了与“行程码”相同的定位技术,也就是说其可以获取的是省份和城市,但只在客户端展示了前者,外加现在近乎所有的APP都会请求获取手机的定位权限,平台甚至展示用户在哪个小区、哪栋楼宇,只是想不想而不是做不做得到的问题。

从官方公布的信息来看,IP属地功能的出现就是为了让键盘侠、网络喷子等网络毒瘤无处藏身,单从这一方面,的确是千万网民所期盼的结果,但从事实来看,事件发展的方向就正如我们所期盼吗?

为什么有些人反对展示IP属地的功能,绝不是因为他们想趁机制造传播舆论谣言。但也请不要忘记,舆论并非都是负面的。普普通通的网民身份被强迫打上了属地信息,而那些有能力炒作、制造舆论的大V却看不到他们的属地信息。孔子有云:“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水可养鱼,亦能煮鱼。对广大老百姓网民来讲,网络是每个人的发声渠道,对于高层管理人员,网络是解决基层民众问题的一个渠道。有戏言称“问题解决不了,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但不可否认,这也是现在社会上极少数客观存在的事实。

假设一所学校发生了校园暴力,而校方对这件事不闻不问不为学生做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导致受害学生在网络上公开事件的经过,想借助舆论的力量让校方给出回应,于是乎刚引发少部分网友的关注,因为IP属地绑定了学生身份,校方立刻找到受害学生并命令其删除相关内容,于是这件事便石沉大海,学生背负了不可退散的心理阴影。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谁又能为受害者讨个说法呢?而真正犯错的人依旧“坦坦荡荡”地生活在人间。

当然同类型的事情不仅仅可以发生在学校,也可以是公司,甚至家庭中。我们之所以可以大言不惭的说出“身正不怕影子斜”是因为这类事情并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依旧可以快乐生活,而对于真正处在黑暗之中的弱势群体呢?比如被上司欺压的员工、被丈夫家暴的女性等等,他们不是不敢发言,而是不能发言,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这“IP属地”绑定的身份下,被监视、被威胁。

如此看来难道IP属地真的就弊大于利吗?并不。在如今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加持下,网络过滤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显示IP属地功能完全可以局部开放,当检测到话题涉及炒作、谣言等行为,就单独在该话题相关区域开放IP属地功能,让造谣者无处藏身。(比如微博3月初仅在俄乌局势话题下开放IP属地功能)

人当然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你现在的沉默终会在日后成为砸向你的石头亦或是打穿你的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