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吃烧烤?

益多网 0

每次和朋友出去,最纠结的都是——吃什么?

现在可供选择的很多,但我们的口味也越来越叼,逛了好几层的商场,也找不出来一个比较想吃的。

看起来都觉得还不错,但醒目的招牌、气派的装修、诱人的菜单似乎已成标配,不管卖什么,都在向着“网红”靠拢,时间长了,食客们难免会觉得疲劳。

哪怕是一些打着地方菜特色的饭店,也都是根据当地人口味改良过的了,大概骨子里还是资本的浪潮下的产物,只是利用了人们图新奇以及跟风的心理,套了一层地方特色的皮罢了。

遍地的东北饺子馆东北烤冷面,有几家是东北人爱吃的?

1653897103(1).jpg

可若是选择路边小店,又比较担心它的环境是否干净、食材是否卫生——当然,这种顾虑基本上是莫须有的,毕竟,这么多事件爆出,我们发现大饭店的环境也不见得好到哪去,想吃得卫生,还是得自己做。

只不过,现代社会节奏太快,人们没有时间也懒得自己下厨,于是便把饱腹的需求寄托在了外卖平台之上。

而周末晚上,叫上几个朋友,一起出来搓一顿好的,便是更加美妙的事情。

食物不见得做得多好吃,价钱未必实惠,但现代人在乎的,大概是这种大家能够在一起吃饭聊天的轻松氛围吧。

对我而言,烧烤便是再适合不过的选择,而且最好是露天的。

北方的烧烤店,大概用肆意这个词来概括再合适不过:狠狠咬一口肉,就着啤酒下肚,直呼爽快!店内人声鼎沸,吵的时候甚至要扯着嗓子说话,不少人抽烟可能会让你有所不适,但这一切都构成了最真实的市井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里,不会有人因为你讲话声音大、爆粗口或者抽烟便给你戴上“不文明”的帽子,不会有人因为你夏天天气闷热而穿着跨栏背心大裤衩甚至直接光膀子便鄙夷地看你,至于吃相?谁又会在乎这个呢?

这里所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吃得开心、聊得开心。

必不可少的羊肉串、腰子是烧烤的灵魂,再加上其他的肉类以及蔬菜海鲜等,同时还要点几串烤馒头、烤烧饼和烤吐司这些碳水——几大盘子端上来,食客们早已等不及了,拿起一串直接开啃。

吃多了太咸?没关系,砂锅和啤酒也是我们必点的。放下脑海中的一切顾虑,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享受碰杯的快乐,大概便是人生最美妙的事情之一了。感觉齁了腻了便喝两口砂锅里的汤,吃点砂锅里的菜和粉丝清淡一下,然后继续撸串!

一顿烧烤,很多人起码可以吃两个小时,即使串早已吃完大家也还在坐着喝酒聊天,这时便需要花生和毛豆这两样下酒菜来解闷儿了。想走?酒/饮料还没喝完呢,带回去多麻烦,来,给你斟上,坐下来接着唠。

它有多好吃呢?真不见得。肉可能已经有点老了,其他的味道也称不上多好,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并且价格不菲,基本都要人均一百左右,但大概大家吃的就是那么个氛围。

正如酒吧里一杯鸡尾酒可以卖七八十块钱一样,我们都在花钱买那么一种氛围,来帮助自己解压。

去年去武汉旅游的时候,去那边吃了一家口碑很不错的烧烤店,人不少,等位大概要半个小时,进去店里面的装修也很干净,对于吃惯了大排档的我来说,感觉其实不太像个烧烤店。

身边坐着一起吃饭的人也不一样了——我们只是同学关系,可能只是当时比较能说的上来而已(现在和其中一个人已经没联系了),而不是之前那些可以坐在一起肆无忌惮说说笑笑,满嘴跑火车的人了。

点单时候,我会想,别人爱吃吗?点多少合适呢?......

不知道他们是否也有这种想法。

想想之前吃烧烤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对方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也不会有这么多的顾虑,有人不爱吃的,那就少点。

那天,砂锅和毛豆花生这种下酒菜已消失不见,只剩下一堆串和我最后犹犹豫豫点的一大杯啤酒,他们没有人喝,只得我自己一个人抱着大杯喝。

也不像之前那样,一顿烧烤可以吃两三个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唠嗑。

好在,我们一桌子都是北方人,聚在一起吃饭时候也是完美继承了北方人大嗓门的传统,若是放在大排档里来看,这其实正合适,但在一家装修精致、身边人都低声细语说话的网红烧烤店里,似乎便显得有些奇怪。

有人笑着打趣说小点声音,周围的人一直在看咱们。

那家串很好吃,比我家附近的要好吃得多,可总是感觉不过瘾,好像少了些什么。

大概少了那帮人,以及那一种情怀吧。

正如同曾经经常和朋友一起吃张亮麻辣烫,同样是点一堆,然后坐在那里边吃边聊,彼此一致认为张亮是最好吃的麻辣烫,听闻家附近的张亮拆了的时候还感到很惋惜,后来去往不同的地方,独自一人再吃张亮,已没了当时的那一种感受一样。

后来和别人一起吃饭,要么是大家都在看手机,想找话题又不知道说些什么,自己只好也跟着时不时乱无目的地点两下手机来缓解尴尬,要么是有人不喜欢吃饭时候大家都闷头看手机,也不喜欢边吃饭边聊天,所以大家都闷头干饭,没有很多交流,神速解决。

我总觉得,这样看来,去外面一起搓一顿好的似乎也就没什么意义了,花的钱多还总感觉吃不尽兴——现代人想吃好吃的是事实,但更多的是想有人陪自己热热闹闹地一起过上两三个小时,来洗掉最近的劳累。

这点在过年时便更为明显——大家坐在一起,却没有什么共同话题,看两眼春晚,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又感觉比较乏味,最终还是看起了手机,比起桌上的年夜饭,还是群里的红包香啊!

我一直梦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再肆无忌惮地吃一次烧烤,痛痛快快地喝酒聊天,而这个想法似乎很难实现了。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基本上不会再怎么聚了,而即使再聚到一起,或许也会感觉有些别扭,毕竟,环境在变,人也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