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022

益多网 0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前几天刷到一则视频,里面是一个女生,大概是因为今年数学太难的缘故,一边哭一边走出考场。我自己也有过这种抱着巨大的挫败感结束考试的经历,但大概是因为离开校园已经有一段时间,今天回想起来,内心也终于释然了。

1655280568625.jpg

对于高考,民间一直有着“一考定终身”的说法。时至今日,高考依然是在全国范围内含金量最高、影响最大的考试。许多人寄希望于这一次的考试能够鲤鱼跃龙门,所谓“十年寒窗无人识,金榜题名天下知。”我想说的是,高考是对一个人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的一次全面总结。考试的成败当然取决于考场上的发挥,但更重要的是平时打下的基础。这就好比一个人的面貌长相,到了重要场合,稍微化一化妆,修饰一下,可以提升现场的气质,但根本的长相是改变不了的。武大郎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变成武松,东施无论怎么“效颦”,也永远达不到西施的天然之美。最近几年,常常有学生家长在第一场考试之前身穿旗袍送考,寓意“旗开得胜”,又去专门请来姓马的师傅来开送考的大巴,寓意“马到成功”。这其实都是想要通过场外因素来走捷径,弥补平日里努力的不足,对于考试的结果给予不合理、不恰当期待的做法。但高考毕竟不是买彩票。所谓“多考一分,干掉千人”,这是它的残酷之处,也正是它的公平之处。真正决定高考成败的,应该是日常的、平时的、看似不起眼的点滴积累,是一个人久久为功、循序渐进的“内力”——这其中有应试的技巧、也有内心的成熟程度。说到底,高考既是知识层面的竞争,更是心智层面的较量,但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把它看成是和普通智力测试差不多的简单考试,而忽略了支撑这一智力的心理因素,这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考试有其客观存在的规律,尊重规律才能考出好成绩。社会生活也是一样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成才就业的选择越来越多,很多时候,未必非要走高考这一条独木桥。许多父母出于爱护子女的苦心,提前给他们规划好了别的路径,免于高考的残酷竞争。我想,也不能笼统的否定这样“曲线救国”的做法,是时代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或许是更优质的选择权。有这样机会的孩子,是同龄人中的幸运儿。但即便没有了高考的竞争,在他们步入社会之后,依然要面临现代人生活中比高考更加严酷的,源源不断的竞争压力。套用前两年流行一句话:“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社会的苦。”不接受高考的竞争,还是逃不掉社会的竞争。现代社会对人的全方位的能力素质有着远远高于以往的要求,如果因为没有经历高考就对现实生活产生轻松麻痹的幻想,那么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来自社会更加严厉的考试结果。

所以,对于“一考定终身”这件事,我觉得可能还是需要根据个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努力来区别看待。许多高考中的成功者到后来变得籍籍无名,也有高考中的普通人逆势而上,作出了一番成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高考的成功还是失败,在更为漫长的人生面前,绝大多数人都只有一个身份——平凡的普通人。而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说,真正培养人才的地方并不是一两所名牌大学,而是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公平公正的社会风气。今天我们在这里谈论高考,也是希望能够将它放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更为开阔的背景里,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高考是人生重要的一环,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