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的一些感想

益多网 0

昨天看到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几位二本毕业生的寒冷夏天,考研、求职都失败了,考公延期,未来迷茫......

现在确实哪条路都不好走,学历也贬值了,记得以前看一位985本科生线上面试大厂的经历,和他同组的基本都是名校硕博,还有海归,自己在里面是"垫底的”。

我虽然对学术没什么兴趣,也不想着大富大贵,但总觉得人是要多出去看看的,见识到更多的东西,体验到不同的生活,总是待在一个地方,思维真的会被固化,几十年如一日,过着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尤其是天天在网上刷别人的旅游视频,这东西看多了真的翅膀硬了,同样都是二十来岁,为嘛别人就能经常游山玩水啊。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

biyeji.jpg

但你说真要我去别的城市上班儿吧,我又不乐意,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打拼,吃什么苦受什么委屈都自己憋着,也不敢和家里人说,什么事儿都自己扛对我来说真的太痛苦了,想回趟家也很难,回家工作不香嘛,好歹不用考虑房子啊。

这时候似乎再去到一个别的城市读研是我唯一的选择了,但上岸的概率一年比一年小又让我望而却步,如果我没怎么努力,考不上倒也算了,但我无法接受自己all in之后还是成了炮灰,真的不甘心。

不过其实想想,归根结底是我不想体验那种“苦读书”的日子吧,似乎上了大学之后就找不到学习的意义了,每天用着辅导员说的“大学学的知识主要是提升大家的认知,锻炼大家的思维能力”这种话来安慰自己。

躺平,摆烂,只是偶尔也会羡慕那些非常优秀的同学,有时候我就在想,大家一天都是24小时,怎么人家就能干那么多事儿呢。

可以说,我也挺迷茫的。

然后我跟我家长提要不出国留学,或者近点儿就去港澳台,那边也很多好学校,理由便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然后被直接否决了。

我爸说,在哪都不如zg安全。

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吧,大家都有一个固有的认知,谁也劝不动谁。

他还说,走一步看一步,还不知道未来嘛样呢,90年代下岗风潮,现在互联网、教培这些也都不行了,什么行业好还不都是上面说了算。

我妈说,你要对自己有信心,考研考不上又怎么样啊,就当多吃苦了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

这其实也体现出父母的观念差异了吧,真的觉得毕业后选路比高考填志愿难多了。

甚至不是你选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路选你。

我不太赞成我妈的观点,毕竟吃苦的人多了去了,一个比一个苦,但大多数都是生活在底层的民众,能成为人上人的也只是极少数而已,甚至某些“人上人”根本没怎么吃过苦。

有时候真的觉得应该少上会儿网,少看点儿这种新闻和讨论,能减轻很多焦虑。

有时候觉得,关关难过关关过也挺有道理的,高考熬过来了(虽然我们的高考压力和很多人没法比,我也是在上了大学之后才慢慢意识到这一点,但也不能说不辛苦吧);一次次让我紧张害怕的pre也都会结束;一个个令人绝望的期末月我也浑水摸鱼地过来了;因为离家远不适应和一些情感上的问题前前后后累计一个多月睡不好觉,晚上躺在床上望着周围漆黑的一片眼泪总是不自觉地流下来,吃不下饭,每天盯着手机看有没有新消息却总是失望而归,没有亲近的人在自己身边的那段最痛苦的日子也熬过来了。

最近一直在看竹内亮导演的《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很喜欢这部纪录片,现在快看完第一季了。它的op里说:“这是一个交通发达,人口流动激烈的时代,一个人为什么生活在这块土地,一定有着很深层次的原因。”

我想,我或多或少比之前坚强了一些,独立了一些,想要体验“生活在别处”并从中得到提升,这大概是我总是想出去看看的理由。

未来太多变数,但路在脚下,人生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一关最终也都会过去,只是难易程度不同而已。

我希望当某一天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都能笑着说:“害,也不过如此啊,真不知道我当初有什么好焦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