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味觉记忆

益多网 0

小时候,八十年代,刚刚改革开放,虽然人们的生活不再像五六十年代那么困难,但因为整体物资还不是非常充足,所以普通人家的饮食还是比较单一。我那时最盼望的就是我妈让我去她单位,因为她在王府井上班,当时全国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她叫我去,就意味着我又可以吃到那条街上的各种美食了。所以,即便离我当时住的地方很远,即便是要走上一个多钟头,那我也会心甘情愿,快活地答应。

1656317514799.jpg

要说我住的地方离王府井远,按现在的距离概念来说还真算不上。我家当时就住在宽街附近的白米仓胡同,我一般都是从家走路过去,这一路必然要穿过北剪子巷、中剪子巷、张自忠路、南剪子巷、大佛寺东街和美术馆东街,路过中国美术馆、首都剧场和王府井大教堂,这些在今天被当作网红打卡地的街景和建筑,在我那时的心里,都抵不过美食对我的召唤。

想起小时候的美味,最先跳出来的肯定是五芳斋饭庄的肉包子。五芳斋饭庄位于老东安市场(后改名东风市场)的北门,金鱼胡同路南,马路对面是四联理发馆,旁边是吉祥戏院。那时候生活物资匮乏,日常的吃食油水少,所以每次去王府井,基本都得先去五芳斋买两个包子解解馋。刚出锅的包子皮儿又白又暄,包子褶儿那里有馅汁儿渗出,让人看着就流口水。包子捧在手里烫得要命,只能用嘴一边吹一边小心地把皮儿咬开一个小口儿,让里面的热气赶紧散出来,然后再大大地咬上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这些年吃了不少包子,但觉得哪儿的都不如五芳斋的包子满嘴留香。

老东安市场北门还有一家叫丰盛公的小吃店,有甜香味美的核桃酪、冰凉软嫩的杏仁豆腐,还有江浙风味的栗子肉粽,尤其是他家的奶油炸糕,色泽金黄、形状饱满,外焦里嫩,爱吃甜的还可以撒些绵白糖,那味道,简直不要太好吃。

吃完了包子和奶油炸糕,总得买点糖果啥的才能走。当时百货大楼一层糖果柜台的品种是最丰富的,但因为那里有全国劳模张秉贵,慕名而来的客人为了能见上劳模一眼,让劳模展示一下自己的绝活“一抓准”,总是把整片柜台挤得水泄不通,所以我很少去那里买糖果,基本都是在东风市场买。由此可见,从小我就是个不爱扎堆儿凑热闹的人。

糖果柜台是孩子们的最爱之一,花花绿绿的糖果总是对孩子们很有诱惑力,我妈每次都会给我买上一两种糖果。我们班的同学和街坊家的小孩都爱跟我玩,因为我会分糖果给她们。我记得上小学时,有一年开新年联欢会,可能是因为班费紧张的缘故,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带吃的。我当时带了一包杏仁味儿的巧克力豆,被同学要走了好多,连我们班主任都坐在我边上,一连吃了好几个。其实那个巧克力豆,现在回想起来,估计就是掺了杏仁味和巧克力味香精的糖块,但在那个年月,即便都是糖精,人们也觉得那是从来没吃过的人间美味。

童年的世界如此简单快乐、单纯美好,那些曾经记挂惦念的味道如今也很少再尝到了。现在偶尔和女儿说起我小时候的一些事儿,她总是很羡慕我们小时候的生活多姿多彩,可是作为过来者的我们知道,真正多姿多彩的是现在的生活。正因为现在的日子好到每天都能吃到自己想吃的,所以才会觉得过去那种对某种事物有所期待的感觉很奇妙。冰心曾经说过:“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年,只能密封在过去的透明玻璃罐中,才是最完美的。

岁月慢慢远去,唯有记忆是永恒的......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现在比以前好那么多,将来,也一定会比现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