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益多网 0

大概是最近心情不佳的缘故,我每天晚上都早早上床睡觉,睡前也不再去读书,只是把手机在一边放着,听一些极为安静而缓慢的歌。前些天搜到了朴树版的《送别》,轻吟浅唱间流动出各种温柔低缓的情绪,配合着吉他的转弦,儿童的喧嚣和相机的快闪,无尽的岁月的褶皱被他的嗓音熨烫着,仿佛即刻就可以高兴地穿在身上,回到远离尘嚣的过往。而我也伴随着他的歌声缓缓进入梦乡。

1656662864315.jpg

第一次听到《送别》这首歌是在小学的合唱比赛上。每到十二月底,学校都会举办“迎新合唱比赛”,而我所在班级有一年就选中了这首歌。十岁不到的孩子当然不懂得送别的含义,但在老师一遍遍的钢琴弹奏里,多少也能体会到内心变得沉静安详的同时所不知不觉平添的一些惆怅与失落。仿佛是刚一到手却又要被抽走的玩具,又像长辈出差离去时越行越远却迟迟不曾消逝的自行车铃声。我儿时对于音乐最美好的记忆就是从这一刻开始,进而从老师跳动的手指间流淌向更远更美的地方。

比赛那天我依稀记得下着绵绵的冬雨,在阴暗昏沉的天地间,学校的礼堂显得有些狭小,灯光也不甚明亮。我们是最后一个上场的班级,但当音乐一起,熟悉的旋律瞬间就淹没了台下的窃窃私语,纯净的歌声把礼堂照耀得格外温暖。而漫天的风雨也仿佛被这一份来自我们内心的光明驱散,我们的歌声突破了课本与水泥墙壁的束缚,飞向一望无际的春天的原野。和风拂面,鸟语花香,似乎这样的画面才是那个年纪应有的生活情景。直到歌声在余音袅袅中消失于无限的时空,掌声才如潮水一般把梦中的我们拍醒。直到许多年后的今天,似乎再也没有哪一首歌能够勾起我对于童年如此美好的回忆。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起伏变故之后,才开始渐渐懂得了歌词中的许多意义——看似是长亭古道,芳草连天,其实传递的既是难以琢磨的离愁别绪,也是一份对于人生美好凋零无可奈何而又各自珍重的态度。这一份态度在种种景物的陈列里变得深沉悠远,也在对友人的叮咛嘱托里显得具体可感。歌词的前半部分弥漫着的离别之情最终回归到了“今宵别梦寒”的珍重之语中,也让整首歌词显得收放自如而又丰富圆满。传闻李叔同写作此诗是受了佛学禅意的影响,以表达自己已经灵如净土,心灯长明,从语言上来看确实有一定的契合度,但他必定也是经历了一次痛彻心扉的送别之后,才能把此情此景写得如此真切。或许,他所送别的不光是一位难忘的友人,更是滚滚红尘里那个浮躁而热烈的自己。我想,没有经历过送别就不要妄言离别,而唯有在经过这样的离别之后,所谓重逢和团圆才有其真正的意义。

不知不觉间,离开那个合唱送别的冬天的下午已经快过去20年了,20年间我送别了许多人和事,甚至也有许多的不确定和可能。但人生的道路毕竟只有一条,送别是分离,也是一种成长。我想,就用这篇小小的文章来纪念那些曾经在我的人生里激起波澜的理智与情感,也纪念我将要去勇敢面对的未知世界的希望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