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庚寅虎年到壬寅虎年,我参加工作12周年了。于是我也想聊一聊这个老掉牙的问题:除了挣工资,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入职最初几年、还是职场小白的时候,工作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挣钱。我家境一般,大学快毕业的时候,父亲很认真地建议我考虑一下读研究生,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我想要立刻参加工作挣钱,不想让父母再养着我。
上班后拿工资后,才发现工作带来的快乐,太多了!
——不再向父母伸手要钱的感觉真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感觉真好;想请人吃饭就请人吃饭的感觉真好;想给朋友送礼物都能自己买的感觉真好……
刚上班每月拿到手的工资两千出头,扣除房租之后,能满足以上我所有的快乐。十年前物价很低,十年前年轻的快乐也很简单。
除了赚钱,工作让我体会到双脚站在大地上的踏实、自由。真正成为社会的一部分,用自己的双手、大脑勤恳工作,赚取报酬,再换取自己需要的一切,问心无愧、心安理得。工作实在是在世间最坚实的依靠。
随着年龄增长,工作的意义逐渐变化,而且越来越多元、复杂。
工作三年后,我遇到了短暂的瓶颈期。也许有点不可思议,成为妈妈让我突破了瓶颈期。母性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想要做到更好,努力给孩子物质保障;也想成为他精神方面的榜样。另外,在儿时的记忆中,有个工作的妈妈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但是这种力量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完二宝后,体力和精力大不如前。无法抑制的疲惫感、明显衰退的记忆力,每天都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拽着我下坠、躺倒。工作成为对抗这种无力感的武器。
庆山说:“我们即便是一群时时失去自知的农人,面对的依然是一片井然有序的土地。”工作于我便是这土地。工作的秩序感和规则,带来安全感;而按时按点必须要完成的事情,督促我振作并去面对。财务的工作大部分都日常、琐碎又按部就班,被各种流程折磨到无语的时候,也会想要躺平,干吼几声不想干了。也曾无数次羡慕可以一心一意陪伴孩子成长的全职妈妈。但是我心里很明白,像我这样缺乏自制力的人,如果脱离工作的约束,也许会每天蓬头垢面、看看手机刷刷剧,最终变成只关注衣食住行、唠叨而精神价值稀薄的妈妈。
工作还是逃避生活的鸡飞狗跳、短暂安放自己身心的地方。我相信每个妈妈都有过心力交瘁、感觉自己怎么做都不对的崩溃时刻,而且不止一两次。每当这个时候,坐在办公桌前,打开电脑里各种必须要完成的表格、报告,我会很快恢复平静。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在《熊镇》里写道:工作也许很艰难、使人精疲力竭,但它是明确果决的,充满逻辑性。做父母就从来不是这样。在工作时,如果她做对了所有事情,那么一切通常都会按照计划进行。但是,身为一个妈妈,即便她把宇宙间应做的所有事情都做对,结果还是没有差别,糟糕的事情仍然会发生。
除了以上各种显而易见的好处,人到中年后,工作更像是在人世间修行的途径之一。有的人借工作消磨人生,浑浑噩噩度日;有的人野心勃勃努力获取更大成就,却也难免茫然四顾看不清前路;大部分人则是勤勤恳恳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这些人中,有一小部分人精通业务,踏实又自在,不抱怨,宁静平和。我希望自己成为这一小部分,并愿意为之付出孜孜不倦地努力。
大部分工作,都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和琐碎,想要坚持一以贯之的专注、热爱并不容易,甚至很难。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写道: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工作也是一样。敷衍很容易,但我还是努力把简单的小事做认真,把重复的小事做完美,即使整个职业生涯都没有遇见“大事”,回头看见一路踏实的脚印,也很有成就感不是吗?
我的工作还有个附加价值:正直靠谱的上司,可爱又靠谱的下属,我们是最有爱,彼此之间最信任,也是最能互相拆台的工作伙伴。我时常想,这份工作,谁都可以做;我去任何一个单位,也都可以做个不错的会计。但是我的工作伙伴让这份工作变得独一无二,他们是我的福报,让我没有成为满面怒容、好似每个人都欠我钱的“老会计”。
所以,好好工作吧——因为,“没有比一心一意工作更不伤害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