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时段里,对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也不可能涉足很多领域,更不可能在每个领域都能做出成绩、有所建树,一辈子只要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认真做好一件事,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台湾著名剧作家兼导演李国修的父亲,是台湾唯一一个会做京剧戏靴的人。李国修年少时懵懂无知,有一次,见父亲又在埋头做戏靴,他就抱怨说:只见你整天没黑没白地做鞋,都做了一辈子了,也没见你发财,有意义吗?李国修的话惹怒了父亲,他的话音刚落,就遭到了父亲劈头盖脸一顿训斥:“你爸我从16岁起就开始做学徒,靠着这双手勤俭持家,把你们弟兄5个拉扯成人,是少了你们的吃喝,还是缺了你们的穿戴,你还这样埋怨我?人世间的事多了去了,你样样都去干,可能吗?说白了,人一生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是功德圆满。”
“一生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是功德圆满。”父亲的这句话,像钉子一样钉在了李国修的心里,从此成了李国修的座右铭,就这样,他每天“开门,上台,演戏”,一坚持就是一辈子,从而成就了他辉煌的演艺人生。
同样的事还发生在福楼拜和莫泊桑身上。莫泊桑小时候有一次去福楼拜家串门,福楼拜问莫泊桑一天都干些什么?莫泊桑洋洋得意地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读书写作,另外两个小时弹钢琴,下午用一个小时学习汽车修理,用三个小时学踢足球,晚上则去烧烤店学制作烧鹅,星期天去乡下学种菜。”莫泊桑本以为他这样的回答会得到福楼拜的赏识,谁知福楼拜听了,不置可否地说:“我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都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莫泊桑听后,大惑不解,问福楼拜:“那样不乏味吗?”“乏味?你有见过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感到乏味的吗?”福楼拜问莫泊桑。莫泊桑一脸困惑,问福楼拜:“那我请问,您感兴趣的事是什么?”莫泊桑回答:“这还用问,当然是写作啰。”从此,莫泊桑便下定决心拜福楼拜为师,一心一意读书写作,最终赢得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
“一生做好一件事”,是一种心无旁骛、锲而不舍的专注的力量,考量的是一个人的毅力和恒心。蒲松龄的一生充满了失意和落寞,在那个高度专制集权的时代,他虽寄人篱下,郁郁不得志,但仍有一颗坚持写作的心。他的一生,只专注于一件事,那就是全身心投入《聊斋志异》的写作,他一生只写出了一部作品,但正是这一部作品,成就了他辉煌的人生。
一个人的寿命是有限度的,没有谁会长生不老。这就注定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和精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利用这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时间里专注地做好一件事,就很有可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创造出属于自己辉煌的业绩。事实上,“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也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