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夏天记忆

益多网 0

夏至过后,北京的雨水就逐渐多了起来,小暑后更是到处空气湿闷,感觉哪里都是潮乎乎的,老话儿说“小暑过,一日热三分”,真是一点都不错。白天小区内行人寥寥,到了傍晚,上班上学的大人孩子都回来了,晚饭过后,楼下小花园里,便成了孩子们的地界儿,三三两两一伙,各自玩着。我闲来无事,坐在屋里听着楼下的欢笑声,不由得想起小时候,便又有了一些关于夏天的话题。

1657613644527.jpg

初中之前,我家一直住在胡同里。我们的小院儿不大,院儿里有棵高大的臭椿树,夏天枝繁叶茂的时候,能把我们小院儿全部遮盖,只有少量的阳光从树缝里透出来,让我们的小院儿在夏天的暑气中仍能留有一份清幽。在那个没有电视手机的年代,晚饭后的时光,多数时候会在院子里一边乘凉一边听老爸讲故事。他坐在自制的躺椅里,手里用砂纸给我打磨着竹蜻蜓,我躺在地上的凉席上,老妈在一边,手里忙活着一些事情,有时是做西红柿酱,有时是缠毛线、织毛衣。老爸肚子里的故事特别多,《水浒》、《西游记》、《拍案惊奇》、《热河民间故事》等等,都是那个时候从他那里听来的。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他讲的《伊索寓言》,尤其是里面关于狐狸的故事,总能让我在脑海中勾勒出它的一举一动,心中莫名对这种聪明的动物生出一种喜爱。

孩时的夏天,要说最大的期盼莫过于去奶奶家过暑假。那时父母工作忙,假期没人照顾我,而奶奶家里不仅人多热闹,两个姑表哥也在,我们三个年龄相仿,所以总能玩到一起。每天上午我们在家写作业、做家务,午饭后小睡一会儿,下午是我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奶奶家所在的农机学院有两个露天泳池,一深一浅,我们总是趁着中午天儿最热的时候去游泳。附近几个学院的孩子也会来我们学院游泳,浅水池里每场都像下饺子一样,一锅又一锅。因为我们是本院的,泳池管理员又是我叔叔的同学,所以我们顺理成章享受了特殊待遇,可以自由出入深水池去游泳。露天泳池的地面都是石灰板的,晌午时分,地面被炙热的太阳晒得烫脚,我们踮着脚尖,以最小面积着地,以最快速度跑到泳池边,一个个像企鹅似的扑通扑通笔直跳下水。沉入池底后两脚往下一蹬,感觉自己的身体在清凉的池水中向上向上,然后冲出水面,那一刻,所有暑气全被氯粉味儿的泳池水阻隔在外。我们几个便开始在池水里肆意翻滚,嬉戏打闹。

游完泳,我们仨一人买一根冰棍儿,一边吃一边往家走,一边走一边商量接下来干什么?是粘知了还是扑蜻蜓?关键还得看家里有啥工具?农机学院家属院后面当时是一片荒草地,连片的荒草起码有半人高,蜻蜓飞行在荒草上空,很像现在的无人机群,有时它们也会找一处草杆,停在上面歇息。我们三个人穿梭在草丛中,有人举着扫把,追着蜻蜓到处扑;有人蹑手蹑脚,悄悄靠近歇在草杆上的蜻蜓。有的蜻蜓反应灵敏,就在我们快要捏到它的时候,扑楞一下拍翅膀飞走了。那时候的蜻蜓真的很多啊,密密麻麻的在我们头顶飞,没一会儿,我们的所有手指缝里都会夹满蜻蜓,有时嘴里也会叼着几只,一般这时,我们就可以凯旋了。回家后我们将捕到的蜻蜓按房间数量,分配好比例放飞到各个房间,天真地想着它们会吃掉每个房间里的蚊子。但最终,吃蚊子的蜻蜓不多,第二天告别世间的却不少。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社会也大力宣传保护生物,我们再长大一些后便不再抓蜻蜓了。

童年的夏天质朴却又美丽,我们尽情享受夏日带给我们的欢愉,我们在夏天尽情嬉戏、玩耍,我们在无忧无虑中成熟、长大。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曾经这样形容夏天:“眼看着阳光明媚,树木忽然间长满了叶子,就像电影里的东西长得那么快,我就又产生了那个熟悉的信念,觉得生命随着夏天的来临,又重新开始了。”

当夏天到来,我们的生命又重新开始了。如果可以,我想乘着一只竹蜻蜓,随着它一起慢慢飞,再飞回到那个“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