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的乐趣

益多网 0

我的老家在乡下,每次从城里回老家,都会碰到大婶大娘们围坐在村口的核桃树下一边聊天,一边摘菜。见我回来,她们老远就热情地和我打招呼,让我到她们家地里去摘菜,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我有些不好意思,她们辛辛苦苦务弄出的蔬菜,我咋好意思不劳而获、占为己有呢?见我扭捏作态的样儿,大娘大婶们就干脆把正在摘着的菜蔬一捧捧装进塑料袋子,再放进我车子的后备箱。她们这样做,我也不好再推辞,就只好欣然接受。

1660378918754.jpg

母亲生前和大娘大婶们一样,也是种菜的把式,房前屋后种的蔬菜吃也吃不完,就隔三岔五让人从乡下捎进城里给我吃。那时候,我刚结婚成家,对居家过日子还处于启蒙阶段,就更甭说柴米油盐这些琐碎的事情了。这样,母亲捎来的蔬菜,正好弥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缺陷,我家吃的蔬菜基本上都是母亲托人从乡下带来的。母亲去世后,我吃菜就只能在早市上去买了。

大娘大婶们种菜的园子,我都去过,收拾得规规整整,横看是行行,竖看是样样。蔬菜的品种繁多,什么黄瓜啦,辣子啦,豆角啦、番茄啦……应有尽有。各种蔬菜也都分门别类地规置着,分出一垄垄格子来,每个格子都是不同的品种。菜的种类也很丰富,啥时间种啥菜,都按着季节的步调走,一年四季不断线儿。

我对大婶大娘们说,你们一大把年纪了,何必这样辛苦,享享福不好吗?谁知,她们听了我的话,一个个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我们种菜不光是为了吃,还是一种乐趣,没事了,我们聚在一起侍弄侍弄这些蔬菜,活泛活泛筋骨,既锻炼了身体,还有绿色无公害蔬菜可以吃,何乐而不为呢?

记得父亲去世后,我把母亲接到城里居住,我家楼上有个60多平米的露台,母亲见闲着可惜,就找来盆盆罐罐,又让我运来泥土,她就在这些盆盆罐罐里种起了蔬菜。天干了浇水,生虫了捉虫。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我家的露台一片生机盎然。做饭时,随手摘几把蔬菜,一翻一炒,就成了美味佳肴。旺季时,种的蔬菜吃不完,母亲就摘了送给左邻右舍品尝。大家都说母亲种的蔬菜味道正,口味香。母亲听了,总是露出欣喜的笑容。我想,婶子大娘们种菜的乐趣,除了打发时光和相互分享,应该也和母亲一样,就是送给像我这样的“外乡人”吧。

其实,像婶子大娘这些七八十岁的农村老人,她们年轻的时候,都是从穷窝子里挣脱出来的,养成了勤劳吃苦的习惯,除了养儿育女,下地种田,就是洗衣做饭、喂猪养鸡、织布缝衣,陀螺一样,没黑没白地围着庄稼和家庭打转转。至于唱歌,跳舞,打牌这些娱乐活动,她们压根儿就不会,更不要说如今的微信抖音等现代娱乐了。按说现在时代好了,地不用种了,布不用织了,鞋子衣服不用做了,猪鸡也不用养了,她们有大把的时间发挥自己的爱好,尽情享受晚年时光,但搜肠刮肚,她们的兴趣爱好几近于零。如果说有,就似乎只有在自家院子里侍弄蔬菜了。

不过,这样也好,种菜终归是有好处的。一个是省钱。她们骨子里养成的节俭美德,自己种菜自己吃,不用花冤枉钱去卖,也减轻了子女负担。另一个就是消磨时光。她们在一起种菜时你一言我一语,说说笑笑,放松了心情,也减轻了孤独感。再一个好处就是,能吃上绿色健康的蔬菜,正如二婶对我说的:“人勤地不懒”,自己种的菜吃着放心不说,还能省下不少买菜钱,吃不完的,还可以送人。再说了,种菜还能锻炼身体,闲着也是闲着,多动动,就少生病了……

打开手机,时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画面:一些农村老人,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跟随子女来到城里,闲暇之余,她们总要想方设法开辟一块菜园,即便是巴掌大的一块,都让她们兴奋不已,似乎只有菜园子,才是她们灵魂的栖息地。看到她们在菜园子里忙碌的身影,我在为她们高兴的同时,心里隐隐有些作痛,她们看似在种菜,但细细揣摩,她们何尝不是在排解内心深处的孤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