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记忆

益多网 0

我的故乡在黄土高原,我出生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

童年记忆中的村庄,周围都是高高的城墙,城门是村子唯一的进出口。周边几个自然村,大同小异。

小时候,我家后院有高高的城墙,城墙顶上,经常会站着美丽的花喜鹊。花喜鹊黑白相间,非常漂亮。它时不时点着头,翘着尾巴,欢快的歌唱着。从春歌唱到冬,那喜庆的模样,至今令人难忘。

“喜鹊喳喳叫,客人要来到”。这是奶奶的歌谣…每当听到喜鹊欢快的叫声,我就会高兴跑去问奶奶:”奶奶喜鹊又在叫,今天是谁要来?”奶奶说,“你舅奶奶要来。”这时我就会跑到城门外去迎接舅奶奶的到来。

小村被高高的城墙包围着,城墙高大宽厚。像一条巨龙,守护着村子的安康。冬天,我们经常在城墙根下晒太阳。女人们大多是纳鞋底子,聊天,或做着缝缝补补之类的针线活儿。大家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1661242206917.jpg

母亲曾说过,“古人怎么打出这么高大宽厚,结实的城墙?”那时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一切都靠人力。城墙底部非常宽,爷爷奶奶在世时,曾在城墙下打了个土窑洞,冬暖夏凉。我们经常去窑洞里玩。爷爷奶奶住在里边。奶奶经常开玩笑说,“等我死后就埋在这窑洞里,不用棺材,太闷了,给我准备一张床就可以了…”

城墙的前边有两个城门,一个在城东边叫东城门,一个在城西边叫西城门。听说老早以前,晚上都要关城门的,城门也专门有人守护,可能是为了防止外敌入侵吧。

我记忆中,没见过城门,只有两个城门洞。那还是在生产队吃大锅饭,收麦时节,要求颗粒归仓,红小兵,红卫兵,守卫着两个城门洞,拿着红婴枪,威风凛凛,如果有人在麦地里捡拾麦穗,进入城门时就会被缴获充公。

村子里有两口井。一口在村子东边,叫东井。一口在村子西边,叫西井。这两口井啊,曾救过全村人的命。原土高原干旱缺水,这两囗井主要供村里人和牲口饮水用。

石头砌的井台,一年四季绿个盈盈。每天天不亮,天上还挂着星星,就听见辘轳,吱悠吱悠的响声。

井上按着木头做的辘轳,辘轳上缠着一圈一圈的井绳。井绳另一头,绑着铁索和铁环。铁环套不好,水打不上来,连水桶也会掉到井里,这是最让人头痛的事。取水的人把辘轳摇的,吱悠吱悠,这种响声,成了乡村的交响乐!

长长的井绳诉说着,古井的年轮。也诉说着艰难的岁月。辘轳的响声,像村中的风铃,摇醒了春光。唤醒了耕牛。草儿绿了,燕子来了,人们开始春耕。

一年四季,井台上总是湿漉漉的,取水的人络绎不绝,有时还要排队。那时的井水甘甜可口。

井水,冬暖夏凉。冬天,从井里打上来的水,冒着热气。夏天,天干物燥,太阳炙烤,酷暑难耐,有人就会坐在井台附近,手里拿个碗等待,等待挑水的人。刚从井里打的水清凉甘甜,喝上几口,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父亲佝偻的背,母亲倦曲的腰,都是常年挑水留下的缩影。还有那永远无法释怀的辘轳和井绳。总会萦绕在心间,挥之不去。我那时经常在想,什么时候家家户户能通上自来水就好了,就不用再去挑水了。

村子中央,有个村办小学,这里有我童年的过往。那时上的复式班,坐的是自己家带的板凳,课桌是自搭的土台子,上面放一块长方形木板。作业也不多,老师经常上大合堂课,即全校学生集合在一个教室,上音乐课,或讲故事。老师经常给我们讲《高玉宝》的故事。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半夜鸡叫》。大家听了都叫好!

有一次,奶奶告诉我,今天下午她要蒸馍,蒸枣。让我放学早点回家,我高兴地答应着。下午也没心事上课,等着放学。正好最后一节是活动课,我想着奶奶的馍和枣,心思早飞了。沉着上活动课,直接悄悄溜回家。

吃着奶奶蒸的馍和枣,上学的事早已忘到脑后。我吃饱喝足躺在床上,一个人自娱自乐。玩的正高兴,突然想到书包还在学校,便飞快地跑回学校。校园里静悄悄的,只有一个老师,同学们早已放学回家。我走到老师跟前,胆怯的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我说,"老师我该怎么办?"老师笑着说:"回去吧,以后注意点!"

村子的东边有一条旱河,叫白龙涧。

传说白龙曾经来过这里。白龙涧的上空有一条铁路。这条铁路是阎锡山修建的。小时候,记得刚通车时,可真热闹,车道两旁人头攒动,好多人围在两边来看热闹,比赶集人还多,火车头上站满了好多人,手捧鲜花,笑容满面。

刚通车那会儿,一听到火车叫,我和同伴就会立刻跑到城门外或东边城上,站在高高土台上看火车。

长大后才意识到,这条火车路隔断了村里的交通,给人们造成很多不便!

火车路上发生过很多很多故事,有人为此家破人亡,有人为此险些丧命,有人为此捞民伤财,有人甚至把命搭了进去…

听人说修这条铁路的设计师,由于设计错误,给当地人民造成很大损失。被依法定罪。

小时候我经常去舅舅家,火车路是必经之路,每次走到那座桥上,就要格外小心,尤其是下行车,每当听到火车叫声,火车就已冲在你跟前了,冲力很大,速度很快,很吓人的。这时,必须牢牢抓紧桥边上的护栏。有时走在桥上,看着桥下白龙涧的河水,便会想起巜飞夺泸定桥》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在邻村教书,每天都经过铁路。多少年过去了,那天发生的事,至今历历在目。有一辆下行火车,在火车路与公路交界之处,一辆下行汽车与火车相撞,火车呼啸着,推着汽车大概行走了三百多米,才慢慢停下来。周围人都惊呆了,尖叫起来,汽车上的人也吓得够呛。后来听说汽车上的人刚买了新车,往家赶,没想到遇到这惊险的一幕,差点回不了家。还好火车最终慢慢停下来,一切都有惊无险,汽车上的人也安然无恙,只是吓慌了。

村子的东南边,有个池塘,池塘里全是蝌蚪,一到夏天,蛙声一片,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池塘里的蜻蛙穿一身绿衣服,瞪着两只大眼睛,整天不知疲倦的呱呱叫个不停。这个小池塘,后来被填平,改建成新学校。朗朗的读书声代替了蛙鸣。

如今,村子的变化很大,城门早已无影无踪,古井早被填平,自来水已通好多年。火车也改成了电汽化,古老的城墙在村子里已不多见。它像一位老者,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