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于两个小孩的故事,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

法国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由导演吕克·贝松指导拍摄,讲述了杀手莱昂出于善心收留了被恶警察追杀到家破人亡的玛蒂尔达,玛蒂尔达为了给弟弟报仇,希望雇佣莱昂清理恶警察,然而她的请求遭到莱昂的拒绝。玛蒂尔达以智慧和勇气打动莱昂,向他学习杀手技能,走上“cleaner”的道路。

640.png

在此过程中,二人情感升温。最后,莱昂为了保护玛蒂尔达,与恶警察同归于尽,在帮助玛蒂尔达结束仇恨的同时,用生命将女孩重新送入正常的生活。

影片没有交代人物间的对话,而是以大全景的形式,展现出这对搭档带着所有的行李在纽约城市快速穿梭的场景。这种镜头在给人以幽默感的同时,更是给观众快速的节奏感。

在影片第一场戏中,导演大胆的使用20个局部特写镜头开篇,虽然没有出现完整的人物,却清楚的交代了事件和人物的身份。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开头既打破了常规而又增加了神秘感。与此同时,导演运用主观镜头将莱昂的死表现得极富创意。

莱昂走向大门口,导演给了莱昂一个特写镜头,使用主观视点,光线照在他脸上像是一道圣光,同时这里运用了升格镜头,提升了画面美感,同时也改变剪辑节奏,使氛围走向凄美。没有看到杀手倒地,没有听到枪声响起,却更让人揪心。

特写镜头是电影画面中视距最近的镜头,因其取景范围小,画面内容单一,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莱昂从死寂的大楼里出来,他看到的是大门外明媚的阳光、安静的街道、等待的出租车,听到的是自由的呼吸。希望近在咫尺,然而在他背后的阴森的楼道里,一只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

导演吕克·贝松给了莱昂一个精彩的脸部特写,双眼眺望前方,眼神里满是期待与向往。然而,结果却不如人意,令人叹息。

影片的大多数场景均为内景,在这里,空间范围虽然狭小,但这样的小环境使得主人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莱昂家和玛蒂尔达家就在同一楼层,几乎是门对门,这让整个世界忽然间变小了,与城市高楼外景相对的是,内景时空很有限,但导演却赋予了内景以洋溢饱满的暖色调,并且“镀”上一层金黄色的“光芒”,散射出生命与情感的光辉。

对于滤色镜的使用,使得本片形成了画面的奇幻景象。黄色为主基色的画面使得影片的背景显得比较的低调。而使得人们的注意眼光集中在人物的活动之上。亮色的室内效果表现出莱昂和玛蒂尔达之间感情的纯粹让情感在亮黄的色调中更显光辉,而室外昏黄的色调则可以用莱昂说过的一句话来体现猪其实比人更加干净。

室内外的色差形成了人物内心与世界之反差,直接提升了影片的主旨。不管是开场打造出的大景深的连续航拍镜头,还是对主人公莱昂面部及肢体细节的特写和切换,都让影片呈现出一种犯罪大片质感。

而导演配合剧情走向,多组仰拍俯拍和特写镜头的组合运用,也巧妙地将女主角玛蒂尔达的内心落寞和莱昂的果决表现出来。故事的最后,玛蒂尔达回到了学校,安定下来,开始新生活。

带着莱昂的植物,一个长远镜头,玛蒂尔达从远处慢慢地走进视野中,给了一个玛蒂尔达种植物的特写镜头,玛蒂尔达将这个无根的植物种在了学校的草地上,从此将对莱昂的思念寄托在这个植物上,他的精神永远陪在玛蒂尔达身边,两个人相依为命,从此不再分开。

作为影片的开端,特写镜头的运用加深了影片的悬念。导演吕克·贝松精心设计,利用悬念、细节、多侧面等手法,结合视听语言的景别、声音对人物出场进行了安排,对人物的职业、性格进行了交代,展示了男主人公莱昂的人物特质。

道具的细节,牛奶这一个细节和杀手的身份形成反差,而墨镜这一细节又能体现杀手莱昂冷酷的一面,使得莱昂杀手形象转化为冷酷与可爱。在处理莱昂中弹的场景时,导演吕克·贝松采用了慢动作和消音的方法,人们看见的是他眉心慢慢扩大的血斑,直至倒地。

他用自己的死换来玛蒂尔达的生,编织了一部最纯洁的童话,英勇而又凄美。

电影的结尾处镜头拉远,随着摄影机的上升,女孩和植物越变越小,再次运用横拉,可以透过茂密的树林的顶端,眺望到另一端的纽约,那里辽阔的海岸柔和一片。

“事情总是这样的,只有当你真正感受到对死亡的恐惧时,你才会学着珍惜生命。”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演绎了人在成长和岁月的磨砺中变得再冷硬,渴望温暖和热情依然隐秘被需求。虽然看不见它的表达,但它也一直在那里,不曾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