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但爱是一个人的事,我爱你,与你无关,为了爱你我赌上了自己这一生所有的勇敢。
也许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他的出现就如同一束光一样,会让人不由自主去追随着他的身影。即使你知道他不是你一个人的光,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光芒也不仅仅只照耀着你一个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学生在第一次见到作家时大概就是这种心境。
作家的出现就像一束光一样出现在女学生的生活中,让她一成不变的生活出现了许多让她欢喜让她雀跃让她不由自主沉沦下去的东西。
作家要搬到他居住的院子的时候,虽然还没见到作家本人,但是比作家先到的家具、满墙的书籍、那些她从未见过的新奇的东西以及作家的管家等等,这些东西无一不吸引着她的好奇心,那间屋子里即将要搬进来的人吸引着她的目光。
本以为是一个妙龄少女出于好奇喜欢上大叔的故事,这种夹杂着好奇、崇拜的喜欢可能都会随着作家住进去以后,那层滤镜被撕破之后嘎然而止,但是并没有,并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她见过作家和不同的女人出入在院子里,见过作家的车载着其他的女人,见过作家和其他女人在一起嬉戏,她深知自己与作家之间的距离,但是越是这样她仿佛沉沦的越深。
当看到她随着母亲的改嫁要离开这里的时候,以为这场自欺欺人的暗恋就会结束了,可能谁也没想到她会在之后考到北平的学校,又搬进了这所小院子住进了那间房子,继续着她少女时期的心事,只不过现在她长成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她没有放弃自己对作家的爱,当然作家还是如旧喜欢结识各种年轻的女人,她长大了,她也终于有机会和作家在一起了。
接下来的事情发展顺利了许多,她如愿认识了作家,顺利的进入了那间在她年少时就吸引着她的房子,她终于踏进那所房子,也终于认识了那个在她年少时就吸引着她的男人。
在那段时间里她和作家做了所有她年少时看见作家和其他女人的事情,她将自己的所有都交付给作家,对于她是无比满足的,她的脸上洋溢着快乐,但是,于作家而言她和其他毫无意义的女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作家刚好空窗期,刚好遇见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所以当激情退去的时候,这短暂的快乐也就迅速落幕了。
为了这场短暂的欢愉,作家挥挥衣袖转身潇洒离去,他依旧在不同场合狩猎,寻找自己喜欢的年轻女人。而那个喜欢他喜欢到卑微到尘埃里的年轻女人,却要为这场欢愉产生的结果,不停的委身在不同男人身旁。只为养活他们的儿子。
或许谁也无法理解她在那段日子里的经历,但是当她再次和作家有机会结识,有机会有一段短暂的姻缘的时候,她还是毫不犹豫不顾一切的一头栽进去了。
或许以为这次的欢愉会持久一些,但短暂的欢愉之后,作家还是离开了,甚至离开的措辞都如第一次一样。
这样的暗恋让人觉得卑微又深沉,张爱玲曾说“爱一个人就是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但是或许更多的时候是即使你已经爱的卑微到尘埃里了,但对方完全看不见,你也就失去了在他这里开出花的机会。
等到他们最后一次相见的时候,她在作家眼里完全就是一个风尘女子,在一切结束之后,作家甚至偷偷的给她的大衣里塞钱,也许到了这个时候才是对她的爱最大的玷污。她爱的卑微又深沉,但是在对方眼中她和其他人并无区别。
她在一次又一次的沉沦中渴望作家记起她,以为她每一次孤注一掷的勇敢都会得到她想要的结果,她或许找了更多的借口为作家开脱以便让自己坚持下这场爱情。但是讽刺就在于结尾处,她在作家那无足轻重,而作家的管家却在她离开时将她认出,他微微颤抖的手,哆哆嗦嗦的嘴唇无一不反映着他已经认出了她是那个小女孩,是那个害羞的女人。
但是作家却毫无记忆,也许不止对她,作家对所有结识的女人都是毫无记忆的。但是这样的遗忘对一个不顾一切虔诚的爱着他,为了靠近他,为了保护他们的孩子不惜变成交际花的女人来说致命的。
有人说暗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你在自己的世界里喜欢到愿意为那个人放弃一切,但是对方在他的世界里一无所知。
也许暗恋就像电影中的独白说的那样“我始终为你而紧张,为你而颤抖;可是你对此毫无察觉,就像你口袋里装了怀表,你对它的紧绷的发条没有感觉一样;这根发条在暗中耐心的为你数着你的钟点,计算着你的时间,以它听不见的心跳陪着你东奔西走,而你在它那嘀嗒不停的几百万秒当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也许有很多人看过这本书之后觉得女学生爱的病态,对方都不记得自己,她依然爱的义无反顾。但是换一种角度来看,她爱的卑微又虔诚。
她赌上了自己一生的勇敢,可能在这长达数年的暗恋中有过各种心情,但至少应该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