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益多网 0

近年来一句“心灵鸡汤”颇为流行:“我们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我们自己。”并且分析得头头是道,令人折服。我承认这句话说对了,却嫌解析者解析得不够到位。当然,——这里存在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拿出庖丁解牛的精神来剖析这句“鸡汤”,我们会发现它至少包含三层意思。

1666945123430.jpg

一是环境不可改变。过去讲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今天讲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天地日月、江河湖海、风雨雷电、春夏秋冬……哪一样都不会臣服我们,哪一样都不会因我们的意志而稍加改变。这是自然环境的不可改变。公司的规章制度、文化传承和运转惯性,老板的性格与修为,员工群体的道德素质等,又有哪一样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社会环境的不可改变。

二是改变自己的意志和情感,委曲求全,做“环境”的顺民。天上出太阳,就说“无穷光热无穷意,洒向人间都是恩”;一会下大雨,立马改口说“孑然独立檐廊下,最痴雨点打乱荷”。公司叫上东,自己绝不上西,不管制度是否合理,只管照单全收。屈心折节,不流露一丝一毫的惆怅与埋怨。

三是改变自己的行进方向,超脱外物也超脱自身。陶渊明无力改变那个令他十分不爽的官场环境,他于是果断改变自己——但不是改变自己的节操而迎合官场,而是改变行进方向,辞离彭泽,告别尘网,回到南山脚下,种豆种菊,也种散文和诗。候鸟的春秋南北大迁移,就是它们在既适应不了也改变不了环境,又不愿意改变自己意志和行为的情况下,而做出的方向性选择。

所以,“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只是改变自己的其中一种形式而已。还有另一种改变自己的形式:离开这座山,奔向那一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