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这本书断断续续读了两三个月,中间因为一些原因搁置了好久,但神奇的是,几乎每一次重新拿起后都能很快回忆起之前的故事情节,而且每一次都舍不得再次放下。
刚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是不太想写书评的,因为我不确定以我现在的思想和阅历能够读懂多少,又能够感受到几分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但后来我又打算试着写一写,或许等很久以后再看,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01.
拉里在追求什么?
故事的主人公拉里在一次战争中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好友为救自己而失去生命,战争结束后他可以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工作、结婚、生子。但是他说他什么都不想干,他只是每天看书、而后游历。他一直在寻求答案,他想弄清楚有没有上帝、邪恶为什么会存在、灵魂最终的归宿 ……
那些问题好像足够清晰,又仿佛异常模糊。他究竟在追求什么,好像他自己都不知道,只是觉得生活中少了点什么,便给了自己一次身体与心灵的远行。
在大多数人看来他是不务正业,是虚度时间与生命。他与他的未婚妻伊莎贝尔结束婚约也只是两个人不同路的必然结果。欣喜的是拉里真的寻求到了他想要的东西,虽然这个东西说不清道不明,但至少给了拉里某种信念,信念是很重要的,他不在于是多么具象的物品,更多的是给了我们活下去的勇气。
有些东西,无论我们是否拥有,只要他存在,那就足够美好了。也许到最后,我们并没有找到什么,但有些信念、有些精神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心中。
02.
人生有不同的活法,我们需要理解和包容
毛姆的写作能力再一次令我折服,这本小说中的每一位人物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刻画生动而又形象。
他们的生活方式迥然不同,但正如毛姆在书中所言,这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艾略特成为社交界的名流,伊莎贝尔活跃在有教养的阶层并取得一笔财富,格雷有了稳定而又赚钱的工作,苏珊获得了生活保障,索菲悲壮地死去,拉里寻求了精神幸福。
有人将他们的生活进行褒奖或指责,但我理解这个故事中的每一个人,我明白他们想要获得的东西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与快乐。可我没有什么资格去评判他们所选择的生活是好是坏,因为生活本身就没有三六九等之分。因为我们无法得知他们经历过什么,是什么导致他们成为今天这样的人,不知全貌,不予置评。
每个人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不是所有人的追求都是功名利禄,也不是所有人的追求都是平平凡凡。只要没有过分的做法,我都选择理解并尊重,生活本来就是自己的,所谓的高尚不过是人们下的定义,难道为了凸显自己的高贵,便要对别人的生活嗤之以鼻吗?
03.
我们想要过怎样的生活,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我不止一次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只是每次都没有过答案,或者说没有确切的答案。不同的人追求不同,而且处于人生中的不同阶段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从前接触的东西少,以为就这么大点的世界,后来经历的多了,所要思考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当世间千万条声音向我们传来时,我们该如何抉择?
我们都不是拉里,但好像人人都是拉里。我相信几乎每一个人都迷茫过,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思考应该何去何从,我们究竟热爱什么,我们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前段时间我陷入了迷茫,我纠结于当下的选择是否正确,我听不清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我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我顾虑着太多太多 …… 所以在深夜里辗转反侧,在人声鼎沸时却异常孤独。
偶然间看到一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便豁然开朗,突然想起了拉里,这相似的经历,不同的命运。
关于人生的意义,从前的答案是实现自己的价值,现在的答案是去经历,去体验,去感受这个世界上我们能够感受到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当然,这二者并不冲突。如果迷茫时,那不如就去书里寻找答案,去世间寻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