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四十,何为不惑?

益多网 0

人生四十,充满困惑。

我深切的感受到在中年以前,所有东西都在走上坡路,包括自己的身体、学业、事业、家庭。

但中年以后,除了财富还可能继续增值,只有很少的人在境界格局上小幅进步。其他的大部分人,其实都在走下坡路。包括自己的身体、事业,父母亲人开始频繁出入医院,生离死别逐渐登场。

我越发觉得,人生的本质,是身体之旅,感觉之旅。不信你看古今中外,所谓修行的法门,实际上都只是在人的感觉上下功夫。比如佛道的吐呐,现代的气功、冥想,都是去控制唯一能控制的呼吸节奏。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的肉体是横渡世间苦海的唯一载具,也是最终生命价值的判定者。而感觉,就是肉体生存的核心。因此,我认为专注于身体的感觉,将注意力放在身体的感觉上,的确可以祛痛除忧。

专注于自身肉体所见、所闻、所触、所嗅、所感,人就会从无法捉摸的世界当中找到锚点。人的五感,就是感受和理解世界的传感器,人的注意力,就是这些数据的收集方向。

1670400507740.jpg

我坚信,生命中的专注能解世间万苦。而专注中最核心的,就是对自身感觉的专注。这种专注会让人找回生命的热爱与渴望,找到存在的凭依与力量,让人摆脱负面的状态,进入生命的心流状态。

内心要有一样让你眷恋的事情或者一个让你牵挂的人,这会让自己对这世间还保有留恋,从而在绝望的时候还想着挣扎,抗争。也许,就是这点勇气,很可能是你熬过难关的关键所在,也是你日后回头看时觉得曾经也不过尔尔。

因此,想要达到心流的状态,我们普通人要做的就是——切割。所有说“为你好”的人,都是想让你给他付更高昂的“受益”成本。

人生不是能妥协的,。因为,妥协是没有下限的。不信你回头看看,疫情这三年你妥协成了什么样了,结果是否严重差于你所妥协的预期?

假如有个先知、先觉的人告诉你如今的结果,你在三年前会不会觉得很荒诞?我猜一定会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就是在一点一点PUA构建的幻想下病发的。我建议各位:

该负的责任一定要负,不该负的就卸下。

不想听的话,就不要听了。

不想见的人,就不要见了。

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所谓的感同身受大多都是别有用心的猱搔虎痒,都是有惨痛代价的。

四十不惑,就个人而言,此时的生命已然到了拐点。同志们,该为自己活几天了。人生是无常的,但不应为此陷入虚无主义状态,而是要在内省里不断注入积极的思想。

最重要的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不要伤怀,要接受然后释怀。找到一些不受外界影响的小爱好,可以是读书、看电影、听音乐之类,在里面营建自己的小天地里,安慰自己,保住自己,温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