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向我们展示了现代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的生活,同时,也展示了人世一个重要的生活真相,即“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文中的方鸿渐在28岁时遇见了二十岁左右的唐晓芙,便一见钟情。
在钱钟书的笔下,唐晓芙便是他所认为的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 —— 一个真正的女孩子。那么,什么样的女孩子才配称得上是真正的女孩子?
钱钟书是这样写的:有许多都市女孩子已经是装模作样的早熟的女人,算不得孩子;有许多女孩子知识混沌痴顽的无性别孩子,还说不上女人。
从这话中,不难分析出真正的女孩子是女人和孩子的结合。
方鸿渐便千方百计的寻找机会与她交谈。在未先得到唐小姐对与自己谈恋爱的态度之前,只能将追求的心理和行为都在暗中进行。
最后,他成功的与唐小姐交往了。可这引起了苏小姐的嫉妒,苏小姐一直心仪方鸿渐,也认为方鸿渐是喜欢自己的。如果大家想了解方鸿渐与唐小姐及苏小姐三人之间的关系,请翻阅《围城》。
未有恋爱经历的大家闺秀唐小姐听到苏小姐说着方鸿渐在回国船上与风流的鲍小姐一夜之情的事情,还听说他曾有未婚妻,还住在曾经的岳父家,还伪造了学位。
唐小姐既伤心绝望,又愤怒不已,便质问方鸿渐,方鸿渐沉默不语,无言解释。
唐小姐说:“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
在滂沱大雨的雨天,唐小姐与方鸿渐带着对对方深深的爱和痛苦,决绝的分了手,再也未相见。
几年后,方鸿渐有一点喜欢孙小姐,于是两人结婚了。
结婚后,方鸿渐再也没有当初热爱唐小姐的那份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情感,或者说这种情感不再激烈,平淡得如每日静静流淌的河水,自然的存在于这个世上,不再感到波动。
对当年爱而不能的痛苦也无法感知,对所有的过往的感知都平静似水。
这是因为经历让人更成熟了。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都要认识到世界是自己,要过好自己的生活。
那个原来我们以为很爱很爱的人,也会因为分开而被我们抛弃在脑后,因为没有谁是谁的全部。
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写方鸿渐和孙小姐的婚后生活,主要是写了通过婚姻组建一个家庭后所需要面对的现实,例如见双方父母、为维持家庭经济生活而找工作等。在钱钟书的笔下,孙小姐在婚后也被生活琐事烦扰得不似最初那般可爱了。
赵辛楣是钱钟书和杨绛都非常喜欢的一个人物。
他自幼便喜欢苏小姐,追求了十几年,可苏小姐还是拒绝了他。当她看到原本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博士苏小姐嫁给了她曾厌恶过的肥胖油腻却多金的曹元朗时,他突然后悔自己爱过她,也不再爱了。
当他再见苏小姐时,苏小姐已经成为了困在“围城”中的人,充满着铜臭气。
赵辛楣认为自己即便和苏小姐结了婚,也是困扰在生活中的琐事中,也没了最初的期待与爱慕。
“围城”的含义也道出了大多数人的现状。高中时,对理想的大学充满了期待,上了大学却没有了最初的期待,对未来的职场充满了向往,上了职场却没有了最初的向往。
我也在心想:我们终其一生是否能逃得出围城?如果能,我们如何逃?与自己和解,接纳任何一个处境里的自己。
文章的最后写到,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他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家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
文章是在他们的争吵过后,方鸿渐熟睡时,老钟敲响的时间段所回忆的画面为结尾。
这种写法叫做“留白”,给人更多的想象,体现了“此处无物胜有物”的艺术价值。
他们的婚姻生活仍然在继续。
我相信这个时期的方鸿渐和孙柔嘉都与自己和解了,不再生气了。这个场景的内涵深于一切的语言、一切的啼笑。
推荐大家去看这本《围城》,是因为能够从这本书里了解生活的部分真相,包括婚姻、职场等。无论我们进入什么样的环境,不一定如想象中的好,但也不如想象中的坏。无论我们选择哪一条道路,都是波折与鲜花同在,有晴空也有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