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狗一旦到了年纪就会收到一道紧箍咒,家里会各种着急各自安排各自催促。颇有一种如果可以,今天认识一下明天就结婚吧,给我锁死了的味道在里面。
曾经不谙世事的时候也曾努力的反抗过,只是后来突然望着家长热切的眼光,不忿的怒骂,话里话外传达出来的焦虑。不得已也要做做样子。
对于社恐人士而言,和一个陌生人单独交谈总显得那么的可怕。纵使如今已经被社会锤了几年,还是依旧会有害怕逃避的情绪。
有时候很困惑,为什么有些人会热衷于去牵线嘛,是不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好像也确实是这样。
毕竟除了家长里短,也确实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消遣了。她们的情报如同蛛网一般,哪一个村那一户人家的适婚未婚青年都一清二楚。然后开始为这些头疼的父母牵桥搭线。
彼此的我还在抗争,甚至抬出了自己的朋友为例。xx才结婚没多久就离婚了,你也希望我这样嘛?我结婚是为了你结的嘛?那谁为我的婚姻负责呢?
我的母亲听完一连串的问题后沉默了几秒,而后对我说:那不一样,我们这是知根知底的,不会有这种情况的。
在我看来语言是那么苍白无力,那谁又不是看起来知根知底的呢。人家也是好几年关系要好的同学呢,可是谁又知道呢?在不涉及利益之争的时候,每个人都很和谐友善,那立场不一了呢,一切便变得不好说了。
再者说那隔壁的邻居又能知道我到底是什么样的嘛?其实并不能。所以并不存在真正的知根知底。不过是为了社畜宅男宅女们多了个拓宽交友的渠道罢了吧。
当我无力反抗之后,还是被迫加了一些人开始了相亲之路。
我觉得很困惑,大概对方也觉得很困惑。
于我看来,不过是一群看不上彼此或者说不想相亲的人被迫相亲罢了。
所以大家也都不是很走心。
而我仍试图维持一个好人形象,以免被投诉,然后又被一顿臭骂。
于是,我的相亲之路开始了。。
一些聊天环节不了了之的暂且按下不提。首次出行便铩羽而归(可能成语用得有毛病,但无所谓了)
在相互敷衍了的闲聊了几句之后,晚上八点多对方问我是否能见面,让我感觉有些被冒犯了。而后是一些临时邀约,以及无时间的邀约。
作为一名中年人,在几次因时间不合适而拒绝之后。我好像有点明白了,对方是不想和我拉扯,想先看看再说。但是看也不是那么想看就是了,就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
秉着长痛不如短痛的想法,我这个社畜还是主动提出了邀约,并让对方定下时间和地点。想着速战速决就算了。
而此次之行,跨越了大半个城市,耗费了四五十分钟终于来到累对方附近的奶茶店。在奶茶店外做了几分钟的心理建设,在台阶上看着满满当当的人群恐惧油然而生,默默的回退于一楼。心理久久不能平静。
最后在姐妹的远程鼓励下,开启长痛不如短痛模式,硬着头皮上了。
聆听了几十分钟的夸夸其谈后,对方直言还有事要走了之后,终于如释重负。默默的送了一口气,顿时也不饿了就想赶紧逃离。
而后尤此,和妈妈发了一通脾气。想借此机会让妈妈收敛一点。
只是有些事情,有了先例就再也收不住了。
而后,我总是找借口,不喜欢,不想聊。结果可想而之,自然是收到了一顿臭骂。并直言,看看你自身的条件,这个年纪你没有什么挑人的资格。你能选的也就这样,像你这种长得不好看的,也就只配这样了。你要是再年轻一点也不至于。
我承认我受伤了,但还是感动的拒绝了这段cpu。只是,拒绝没有用,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的。
而后,又是一些无用的通讯录添加。
加也就加了,反正,也就那样。不过是给彼此微信加了个联系人罢了。
而过了一阵子,接到了家长的电话,她告诉我对方想要见面,言下之意就是要我好好配合。我敷衍的答应了。
而几天后,也确实收到了一位同志的来信。也许时间很久了,久到我忘了还有这么个人的存在,久到了我往上划了划聊天记录。哦,怪不得,原来只是寒暄了两句就再也没说过话了。
在这个时候,我的脑袋就开始脑补了。为对方的行为脑补出了几个场景。
1)这个人和我一样,不想相亲也想敷衍。但是和我一样家里所迫,不得已才提出邀约
2)同一
3)同一
只是这种问题,终使我确实很想问但始终也不敢问。一则不过陌生人,二则别人也不会告诉我真实的答案。
而行为其实就是答案,又何必执着于要一个说出口的理由。
我向来就是个奇葩。这一点我也承认。
当我来大姨妈在床上躺尸的时候,还是拒绝了对方的邀请。然后在第二天收到了家长的慰问电话,说是慰问感觉更像是一种质疑。于是我气愤于对方投诉我,很气很想骂又害怕被投诉,于是作罢了。
当这个人在下周再次出现时假惺惺的问了一句:你家里催得很紧吗?
得到了否定的答案之后,让我觉得索然无味。也就结束了这个话题。
然后打起了自己心里的小九九。
身为一个没什么社交的成年人,我们秉承的原则就是约人要提前说,提前定好时间地点。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和我一样是个闲人。终使我无所事事,我也不喜欢突如其来的邀约,因为大概率需要洗头换衣服就很麻烦。
而对方与我的约定,有时间单位为天,无地点。在我看来,可能就等于没约吧。但,也不想提,就算了。
只是没有料到的是,最后对方在晚上来了,虽然一路无言,但还是请我吃了个饭。想到这也就算了,没什么好生气的了,也就灭了投诉的心。
但我也明白,其实大家都一样,大家都是在做任务。我也不特殊,对方也不特殊。他的身上还残留一些“教育”过的痕迹,例如为女生开车门,敏锐的知道对方不喜欢吃什么。以及可爱的微信头像。
如果不是因为立场特殊,其实我也很想问,你为什么要相亲?被催的很紧吗?为什么分手呢?还是不被同意。
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别人给予我尊重的时候,我也不应当去冒犯别人。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如我一般喜欢当个祥林嫂,把自己的事当个笑话讲出来。把自己当成一个小丑。
每个人都会有一些难过的事情,直到自我疗愈之后才会变成故事。
年纪渐大以后,焦虑感越发的强烈,担心自己没钱,担心自己没有工作,担心这担心那。
又想起和朋友的笑谈,是否担心嫁不出去。
我记得那天路灯透过树叶照着路面半明半暗,却忘了当时的答案是什么。
大概每一个答案都有存在的理由,这并不是一道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