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90、00后,都不太喜欢社交。
比如下班后,或者周末时,他们不愿意参加任何聚会,而是更乐衷于独自宅家。
他们不想打扰别人,也不想被别人打扰。
其实这些年轻人不是害怕社交,也不恐惧与外界的关系,他们只是不想凑热闹,更不想为了合群而委屈自己。
可以说,这类“无视”社交的现象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一种常态。
那么,在年轻人中,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多不喜欢社交的情况呢?其实,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随着网络的越发强大,一部手机,就可知天下事。
这样的情形,让年轻人把线下社交搬到了线上,这种宽泛自由的形式,其实更符合他们的交友模式。
社交的目的无非就是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彼此得到情感上的慰藉,或者相互之间进行价值互换,互惠互利。
而现在的年轻人,通过网络,就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也能学到很多知识,增长许多见识。
在提升自身能量的情况下,也能增强自信心,所以根本不需要交友来体现自身价值。
第二、由于自身综合实力不够,所以就会抗拒更多情感交流。
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刚走出校门,踏上社会,自身能量并不是很充沛,过多情感链接对他们而言都是负担。
因为大多数人都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天性。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是一种礼数,更是一种情感负担。
比如朋友帮了你的忙,你出于交情,在对方求你帮忙时,你也不好意思拒绝。因此,有了关系,也就有了负担。
一个人只有在自身能量强大的前提下,才会驾驭更广阔的空间,也能建立更多的情感链接。
而年轻人各方面还不成熟,为了不给自己增添额外负担,宁可断了社交。
第三、不想浪费更大成本为社交买单。
年轻人都觉得,现实中的社交成本开支很大,不划算。
比如聚一次会,就会掏空半个月工资;而且饭局无非就是侃大山,相互吹捧炫耀,无意义。
而虚拟社交除了信息传递便捷、快速之外,最大的好处就是社交成本低,一部手机和无线网络,就可以与朋友无限畅聊,何乐而不为?
有强大的互联网就能释放自己的情绪,何必要走出家门,浪费时间浪费成本。
第四、内心的保护机制在作祟,不愿意走出舒适区。
人都是利己主义者,这个社会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利益冲突的话,可以保持下去。但是如果遇上利益冲突的时候,就很可能破裂。
因为社交就意味着要部分迎合一些东西,或者需要减弱自己的边界感。所以年轻人会觉得有失去自我的危机感,还会破坏自身的安全区。
出于种种考虑,他们宁可享受孤独,也不喜欢一群人的狂欢。
第五、独处更舒服自在,不用取悦别人,也不用在意别人的评价。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时候,对方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或者动作,都让你心里泛起波澜。
你会觉得:对方是不是不喜欢我?或者我哪里做的不好。尽管别人没有那么想,但有时候,敏感也会让自己产生压力。
所以很多年轻人喜欢独自待着,因为不用在意别人的反应。
生活中你有不喜欢或者看不惯的人,但为了不发生冲突,还是会保持基本的礼仪,可内心自然会极度不舒服。
有时甚至为了迎合对方,你还要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
因此,也有很多年轻人产生慢慢远离社交的想法。不用活在他人的眼光中,独立又自在。
其实,无论以上哪种原因,对于年轻人而言,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要面临的状况实在太多。
他们最大的焦虑的就是能力配不上梦想,现实达不到想象。
对于他们而言,想过的生活是自由自在,放松坦荡,而不是时刻处于一种绷紧的状态。
因此,如果认为社交确实是一件费神伤脑的事,那就顺其自然,不刻意迎合。
勇敢的接纳当下的自己,不用试图改变自己去取悦他人。
当你的内心足够强大,自信心满满,自然会吸引同频的人。同时也会拥有归属感和勇气,让正能量点燃你生活的热情。
年龄越大越发现,身边的社牛达人或者“话痨”大咖们,竟然变得恬静了。
原先在微博里各种驰骋江湖的朋友们,变成了美食家,很难再看到他们说走就走的旅行;
原本和陌生人都聊的很嗨的同学,现在竟然沉默寡言;
周末聚会逛街,原先一个电话直接出洞的姐妹,如今委婉拒绝,说只想宅家刷剧躺平。
如今的社交活动,大家好像越来越缺乏激情,逐渐变得“社懒”。
其实,这也是无可厚非得事情。随着年龄增长,精力不如原先充沛旺盛,心气也不如从前高亢,欲望也在逐步下降。
经济压力的增大、工作与时间的抗衡、家庭的日常琐碎,无一不在压缩着时间线。
于是,大多人开始有意或者无意地开始做出取舍,拒绝无意义的社交,转而把有限的精力花在主要事物或自我提升上。
还有,三年的新冠疫情,让很多人的心态发生转变,求而不得的东西不求,抓不住的东西随他去。满足不了社交的需求直接放弃。
走向“社懒”的你,远离了杯中酒、席中宴后。会不会发现了活成一个人的团队?
我曾经觉得一个人旅游很孤独,但当我真的独迈出第一步,才觉得独享清欢的时光有多舒服。
我曾经觉得一个人吃饭有多尴尬,但当我真的一个人来到餐馆,想吃什么点什么,想喝什么要什么,才觉得自己的胃口有多爽。
于是,我经常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爬山,一个人去看画展……
我主动选择了“社懒”,远离喧嚣嘈杂。有朋友来自然高兴,无朋友来也无所谓。
身边的人也开始也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独处。当然,仍然有许多牛人还继续前仆后继地走在社交大道上。
其实,无论怎样,只要你能找到适合自己意愿与性格的状态,就是最好的状态。无需苟同,也不必附和,舒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