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着雨,气温高达十几度,家里的地板、窗户上都蒙着一层水汽,黏糊糊的。下午的时候眼睛困得睁不开,几乎来到了春天,空气湿润温暖,整个人都晕乎乎的。
春天啊,少有的在冬天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于是想到最近吃饭时候看的《春夜》,第一次看是21年的秋天,22年的春天又拿出来重温。很喜欢,但是前两次看的时候喜欢的是浪漫的氛围和其中对男权的刻画与批判,这一次看好像又有了新的体会。
《春夜》是一个很不一样的爱情故事,它几乎在挑战主流价值观。男主刘志浩是一个单亲爸爸,工作是在药店做药剂师,在传统社会看来,这是一个在婚恋市场处于劣势的男人。女主李静仁父亲是私立学校的校长,她的现任男友是财团理事长的儿子,她本人在图书馆工作。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刘志浩配不上李静仁。
可是在一个春天的早上,他们相遇了。
在药店,女生前一天晚上在朋友家宿醉,狼狈地买解酒药,男生把药拿给她,还贴心地打开了盖子。女生忘记了带钱包,记下了男生的号码说回头还钱给他,但他们当时都没意识到,这一场春天的故事开始了。
虽然李静仁和刘志浩遇见的时候,李静仁有男朋友,但严格来说,李静仁在遇见刘志浩之前,她的这段感情就已经穷途末路了。
李静仁的现任男友在世俗的眼光里是一个优秀的人,在银行工作,父亲是财团理事长,有钱、有社会地位。在男权社会里,人们总觉得男性只要有钱、有权就够了,爱情只是钱权之上的附庸。李静仁的男朋友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始终无视另一半的感受,不把她作为一个平等的人看待,直到李静仁忍受不了。
这部剧特别棒的地方在于,它真的很诚恳地展现了女性在感情中受到的无形的压迫。
就像李静仁的男友,他不是个非常坏的人,他勤勤恳恳工作,也不出轨也不家暴(本来就是他应该做的,不值得夸),就是一个没什么大的毛病的人。
可是他不能把自己的女朋友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对待。李静仁对他有不满,觉得他没有照顾到自己的感受,他也不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认为是李静仁最近心情不好,得吃点营养剂(无语)。
他的潜意识里认为对方的感受是不合理的、不应该存在的,他直接选择无视。这太可怕了。
就好像一个事业成功的男性,面对家里的全职太太,太太的所有付出他都当作理所当然,只强调自己工作有多么累、多么辛苦。
其实很多男性都是这样,他们可能很努力工作,品行上也没有什么严重的问题,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多了,为什么伴侣还不能理解自己。但他们从没有把自己的伴侣当作一个平等的人看待,不在乎伴侣的感受。
这其实是一种隐形的压迫,看似没有什么伤害,可是对女性来说,长期对着一个没有回音的山谷呐喊,是很绝望的。
很多女性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家庭生活中,从鲜艳变得枯萎。
这对于男性来说也是一种压迫。男性也是有情感需求的吧,可是如果社会只要求男人成功,不允许那些感性、情绪化的想法出现,长此以往,男性的心理也会出问题。
剧中除了李静仁的男友,其他角色身上也体现出了对男权的批判。一个韩国男导演能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且拍出来,真的很不容易。
那李静仁和刘志浩的故事呢?
刘志浩温柔,温暖,是所谓成功男人的反面。
他们互生好感,但碍于一些现实的因素,暂时没有办法走到一起。
两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煎熬,他们互相表明心意的时候,李静仁还在跟男友纠缠。刘志浩并不是破坏感情的第三者,只是在这个尴尬的节点出现,于是事情变得非常复杂。
可是这个剧成功就在于,作为一部爱情剧,它非常真实地展现了两个成年人,在面对现实和自己内心感情的时候,那种纠结、痛苦、权衡直至坚定。
有一场戏特别喜欢,两个人晚上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李静仁说,我知道没有每天都令人心跳不止的恋爱,也没有不让人受伤的恋爱。可能是我还不懂事吧,内心仍然在期待,期待不需要我单方面积极,也不需要独自面对伤痛的那种恋爱。
作为成年人,他们不会再相信什么爱情童话,但也想有一个互相理解的人彼此陪伴。
这就是春夜吧,并肩走在春风沉醉的夜晚,彼此之间涌动着爱意,在克制、冷静、权衡利弊之后依然听从内心的想法。
在他们面对障碍和内心挣扎过程中,两个人都理智而谨慎,始终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但也为对方考虑。
不是在一起就是好结果,真诚地、尽力为对方考虑了,同时也为自己负责的,是好结果。冲动的、没有充分考虑的,过于自私和过于失去自我的,是坏结果。
但这样好的两个人,又怎么会没有一个好的结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