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彩礼的话题在互联网上一直被反复讨论,我也来简单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虽然都叫彩礼,但显然不同的地方,甚至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家庭其实质是千差万别的。
大家关心彩礼问题,不外乎是关心彩礼的数额和用途。
数额很容易理解,花钱的地方太多而赚钱的难度太大是绝大多数人面临的现实。多数人就算愿意给彩礼,数额一旦大起来有几个人能不难受?
不难发现,3~5万的彩礼的讨论热度是明显低于5万以上的,说明多数人容易接受的区间大概就在这了。
其次彩礼的用途也各不相同,有的是走个流程,有的是留给新人使用,有的是进了父母的口袋,有的是花在了别的地方,例如给女方弟弟买房,有的是买了金器等作为固定资产沉淀下来等等。
走个流程和留给新人使用多数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进了父母口袋很多人就可能不舒服了,要是女方婚后离家远,不方便照顾父母,甚至是婚后需要和公婆同住等,多数男性还是不介意给对方家庭以补偿的,反之则不然。至于挪作他用我想多数人都很难不介意。至于买金器等,回报差,占用流动资金,还有难以查明去向的法律风险,从理性的角度也让人不舒服。
我想多数人对彩礼的观感无非是用途和数额的结合:
三五万拿去孝敬父母了,多数人应该不会说啥。
比三五万多但花在老婆身上,多数人也没啥怨言。
简单说来就是传统的婚姻旧脚本发生了变化,过去的婚姻男性家庭多了劳动力,而女性家庭少了劳动力,进行补偿很合理,但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所以这种补偿机制也理应随着婚姻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出于对传统的尊重,多数人在不特别影响生活质量以及彩礼用途不太挑拨神经的前提下,还是愿意支付彩礼的。
不少人莫名地提出了各种理论来论证收取彩礼的合理性。
有说是对离婚的补偿/保障,说女性离婚了损失比男性大需要补偿,收入低(或没有),需要保障,所以需要彩礼。还有说是对生育的补贴。
听上去貌似有理,但彩礼本身不能很好地起到这些作用。
怕离婚还是得签协议约定财产分割方法才是正事,甚至还可以分类讨论,定量效果比彩礼好太多了。
更别说造成争议的用途了,显然很多彩礼不是用于补偿。
况且还没离就先拿到离婚补偿是不是哪里不对?
对于收入问题,不要做全职太太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对于生育补贴也类似,姑且不论在合理的婚姻生活之下这种补贴是否应该,这钱真的用在女性身上了吗?
如果真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彩礼不是好方案,这些不外乎是先有了要收彩礼的动机而后找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