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传把孤独分成十级的《国际孤独等级表》,分别是:一级:一个人逛街。二级:一个人去快餐厅。三级:一个人去咖啡厅。四级:一个人去看电影。五级:一个人吃火锅。六级:一个人去KTV。七级:一个人看海。八级:一个人去游乐场。九级:一个人搬家。十级:一个人去做手术。
就这?好像铺垫的多么悲壮和苍凉似的,我老人家是满级(除了第六级自己不擅长除外),全部经历过。
其实在这个等级表问世前,我早就一个人吃过火锅,感觉挺正常啊。但这个等级表在网上火过后,再去吃火锅莫名其妙有些忐忑。知道没有人会歧视我,但看见一个人孤独的坐在那里形单影只,是不是让人觉得这是一个被全世界抛弃的可怜人。
仔细想想按照孤独等级表一个人去快餐厅吃饭只排在第二级,而一个人吃火锅却排在第五级,二者相差了三级,其实还是有些道理的。
生活中去快餐厅吃饭是果腹的需要,也就是最基本的生理刚需,这个时候对食物和就餐场所的选择并不是最优先考虑的,通俗讲就是吃饱了就行。
去酒店或饭店的包厢吃饭,果腹的需要其实并不重要,社交的需要则是最优先考虑的,这时候对就餐环境和菜品质量的挑剔更加看重。而且往往这种活动通常都是挂着吃饭的羊头,卖着喝酒的狗肉,用酒局来形容更加贴切。
而去火锅店则是介乎于这两者之间,既要抚熨饥饿的肚子,同时还要和亲朋好友共叙家常,也就是说它是一个进食和社交合二为一的活动。
火锅桌上升腾的氤氲弥漫了食物的香气,给人一种踏实的满足感,在这样的环境的陪伴下,所有的话题都是美好的。
从这个特点说,你一个人吃火锅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果腹完全可以去拌面馆和饺子店,如果是为了社交,难道你和空气喃喃自语?
魔岩三杰之一的张楚,他的代表作《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空气里都是情侣的味道,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于是,让孤独好像贴了一个坏标签。其实真正懂这首歌的人知道张楚打击的并不是孤独这个状态,而是一些自以为是且具有破坏美好的黑势力。
说到底,孤独只是一种生活的状态,而且还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甲时的孤独,乙时可能就是丰盈的。
况且,判定是不是真的孤独,并不能从一个人表象的形单影只来做判定标准,如果与陪伴者之间貌合神离各怀鬼胎,那是不是表象的丰盈,内心里的孤独,而且这种孤独才更可怕,这是带着绝望和无奈,透着浓浓寒气的孤独。
我是一个谦逊和虚怀若谷的人,你看我都是经历了满十级的超级选手,早已是百毒不侵烈火金刚了,即便这样,我膨胀了吗?我骄傲了吗?没有。
因为我有自己的人生信条:要不羞不臊的活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对抗这个世界的薄情和寡义。
姜文在《芙蓉镇》里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活下去,像狗一样活下去。”我欣赏这个台词,但不赞同,哪能杀敌三千自损八百呢。
民间语文流传一句话:“两人或以上一起吃饭叫吃饭,一个人吃饭叫吃狗食。”
好吧,为了让自己的狗食可口一些,我一个人去火锅店吃饭,尽管周围都是我不认识的人,但我认为他们都是陪我一起吃饭的人,多美好的时刻。
更多的人在内心往往有一把自我限定的标尺,在纠正着自己的行为。我也一样,以前,我的内心里住着苏格拉底、费尔巴哈、黑格尔和尼采,他们经常问我:“你这是要干什么?你这样干合适吗?你需要考虑一下你这样干之后的后果。”
我活的很累。
自从我建立了要不羞不臊的活下去的人生信条后,我就基本上让我心里的苏格拉底们歇着了,于是我活的不再沉重。
孤独不是可耻的,而自我渲染孤独,并且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悲剧英雄,从而唤起身边人的同情和关注才是可耻的,大家活的都不容易,别再让自己的生活状态给亲朋好友心里添堵了,这样才更符合道德标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昨天才一个人吃了火锅,心满意足的回家,感觉这一天特别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