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负增长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益多网 0

今天出了两个重磅的数据。

经济方面,3%的增长,但已经不用怎么看了,看看明年就好了,希望还是有的,重点还是要落在人口问题上。

总体来看,人口整体减少85万人,是1961年后的首次人口负增长。

至于1961年发生了什么,就不用我多说了。

再说后续的影响。

虽然说互联网上掀起了一阵狂欢,但暂时来看,影响没有很大。

而拉长周期来说,这可能会成为经济衰退或止步不前的信号。

一切问题的逻辑,都会被重新定义。

01

在影响方面,我不想扯什么宏观数据,那对大家太远了,也不方便理解。

还是类比的方式走。

把国家理解成一个家,再去看,就好看影响了。

之前国家,像是父辈那一代,两个老人,五六个孩子,养老压力摊一下,问题不大,然后新生儿虽然不少,但都是各自的孩子,养一养,就好了。

压力不大,但现在形势变了。

现在是老人还是老人,还是老人的孩子少了,一个老人对应一两个孩子,摊薄压力大了,养的就没有那么到位了。

这个不到位,对应的就是养老待遇的下降。

回不去了。

而孩子少了短期不是什么坏事。

因为养孩子,是要花钱的。

短期内不养孩子,就等于把这块资源给省下来了,对个人来说,负担是减少的。

但对社会来说,不是。

你养孩子花的钱是别人的收入,孩子少了,大家的收入都会少,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对应着的,奶粉,童装这些市场会萎靡。

大家也不用扯什么市场是看单价*数据这套的逻辑。

是,很多人会这样说,数据下去了,单价上来了,总价还是上升的。

但这种想法,基本是错的。

对个体企业来说,这么想没问题。

但对行业来说,量比质更重要,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变化。

只要市场整体需求一下来,就很难出现质的提升了。

欧洲很多国家人均GDP是比美国更高的,但就是诞生不出那种巨型企业,就是这个逻辑。

人口就是最大的市场。

而这块市场,马上就没了。

1673943828654.jpg

02

然后再说说少子化的未来是什么?

是保守化思潮蔓延,是对稳定的追求。

很多人会想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都要求孩子进体制内,就不能出去搏一搏吗?

答案是不能。

因为没有plan B了。

之前孩子多的时候,四五个孩子,孩子干点啥都可以,大不了就是试错,一个人走错,其他人顶上就好。

但现在不行了。

现在就一个孩子,你说怎么办?

一个孩子是没有容错率的,你让他错了,自己家就完蛋了。

赌输概率太大的时候,那最好就不要赌。

稳稳当当进个体制,比啥都强。

是,收益不高。

但不会输了。

不输,就是最大的赢。

但当所有人都追求稳定的时候,社会就没有了希望。

因为发展,本身就是属于赌狗的。

你不去赌,就不能有超额收益。

那些稳定的收益,本身就是建立在别人肯赌基础上的。

03

而且少子化还会侵占现在孩子的话语权。

我就是最后一代了,这种言论看上去很牛,但潜台词是什么呢?

我顾好自己就好了。

这就很可怕了。

大家不要觉得持有这种言论的群体结局就是无所畏惧,到老了就安稳找个地方退隐一般。

不是的。

很多人觉得没有软肋的人挺好的,因为他们最硬气,但这是在互联网上。

现实中是个啥样?

大家想的都是这些没有软肋的人来代替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要的是出事了这些人能顶上,而没有想过一件事:

这些人,可以帮忙顶事,也可以来反过来伤害自己。

有些人总认为这些人的存在可以帮他们向上抨击不公,但现实往往是什么?

抽刀者,往往只敢向弱者砍去。

在这一方面,年轻人是弱的。

不用去想什么例子,就现在的欠薪状况就很好理解。

拖欠谁的工资都不会拖欠老年人养老金的。

为啥?

年轻人,还有软肋,上有老,下有小,还有个前途,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主动不体面讨薪的。

但老年人,真不怕。

我都70了,没几天好活了,我上门讨薪,我啥不怕。

是,我要有子女,我还有点顾忌,毕竟政审,但我要没子女,我怕啥?

但要明白一件事。

这些人要走的东西,都是年轻人给到的。

年轻人一点话语权都不会有。

因为让年轻人有话语权,老人就不会有退休金。

无解的循环又开始了。

04

再说最后的影响。

就很多自媒体人会拿这个人口问题搞焦虑,重点就是房产巴拉巴拉的,好像人口数据一崩,房地产就完蛋了,然后拿着数据再看,似乎也有那么点联系。

但我要说的,这种想法,实际是完全错误的。

原因很简单。

就跟股市一样,参与的人才有话语权,不参与的人没有话语权,这段时间别人在疯狂看空,但结果股市涨的还不错。

为啥?

因为疫情放开了,经济有望复苏了,预期改善了。

房地产没落的原因是什么?

是人口吗?

不是,没有几个家庭会为新出生的孩子去买房,愿意买房的核心人群,还是现在每年毕业的几千万的大学生,之所以这个模式维系不下去的原因是什么?

是负债难以为继,就业太低迷了。

大家看不到未来。

虽然你从结果上看,好像效果都一样,但原因真的不同。

就是我经常会说一个事:

所有的东西,都要看时间差的。

现在的人口减少,是五年后的编制收缩,但现在,由于二胎,学校还是扩张的,就像炒股一样,你太早看行情,就只能等,而人类恰好没有什么耐心,所以最终只能错过。

影响,是要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真的路径是什么?

现在,婴儿消费品、玩具这些赛道、投资改走了,两三年后,小学编制这块赛道,改溜了,然后以此类推,看时间去逐渐切换赛道,换思路。

这才是对普通人最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