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满江红》观后感

益多网 0

2023年的春节档期,张艺谋带着新作《满江红》来了。

观影前,对影片没有做任何的了解,抱着想看一部讲述关于宋代时期的故事的期待,大年初三清晨,走进了疫情刚放开,并逐渐恢复生机的影院。

听说,在上午看电影的人没有下午场和夜场多。然,这个时间段的影院虽谈不上熙熙攘攘,但人头攒动,还是颇为热闹。

两个多小时的观影体验后,互相问问,怎样?只能勉强回答:凑合吧!和想象中,不一样。名为喜剧,何来喜感?兴许是应用不同的手段来表达某种“喜”,也未可知?整场没有感受到任何笑点,看到相声及小品舞台的两位喜剧演员出场,还没等讲台词,就有人在后面“咯咯咯”开始笑了。如果这也叫喜剧的话,那就暂且叫喜剧吧。

0065QEvygy1hactcmq8utj31o42im4qt.jpg

整部电影围绕着的故事及情节纯粹为虚构,除了秦桧和对话中提到的岳飞这两个历史人物以及《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是真实存在的以外。

这部电影的色调是血腥的、阴沉而黯淡的;场景是狭窄的,阴森的;人物在溟濛不清相似度极高的大小门庭之间及长长弄堂里,在此暂且叫弄堂吧。在简单而粗暴的打打杀杀中找线索、嫌隙或者逆贼,不断穿梭与逃遁,绞尽脑汁架构和分析看似复杂的案情--从查找宰相秦桧与金国使者会谈,金国使者身上的密信的不翼而飞始,到正义之身岳飞的“遗言”的保留在世,即便“密信”和“遗言”并不搭界。但身为底层的人们为了追随“正义”,一条线索牵扯另外一条线索再又逼出下一条线索,一条又一条,似乎阴谋之下,暗藏着凶险,实话说,直感就像许多人喜欢在同一个屋檐下玩的“剧本杀”。

剧情在时间的推动下,不断地反转又反转再反转,这种反转是勉强的、顿挫的、绊绊咔咔的。所谓查案,其实没有具体细节和完整推理,电影所谓环环相扣,就是从一个里弄到另一个里弄之间通过锣、鼓、镲、唢呐等民乐器“吹吹打打、叫叫嚷嚷”建立起来的联络下的寻觅,即寻觅所谓的真相,直到最后,秦桧的替身,朗诵出岳飞震撼人心的《满江红》时,天大亮了。这时,精神才为之抖擞和振奋,自问,不知是电影剧情的功劳还是诗词本身的带入?不下定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影片的亮点:

1)片尾岳飞《满江红》的震撼山河的朗诵;

2)韩红作词作曲的片尾曲《望》--歌词对故事的高层次涵盖。

简单捋顺一下这部电影:

@背景:

南宋时期,岳飞死后五年。

@人物:

宰相:秦桧→

宰相府总管:何立→副总管:武义淳→

亲兵营:王统领→亲兵营副统领:孙均→

小兵:张大→舞姬:瑶琴→

打更兵:丁三旺→马夫:刘喜

故事围绕着宰相想要找到证明自己并非里通外国的密信,在心眼颇多的总管何立的站不住脚的谋划下,小人物们前赴后继上演着不停的反转,但最后都逃不过血腥的屠杀和灭口,留下了希望之星副统领孙均。

情感方面:张大和孙均的关系,实在勉强;张大和舞姬的情与爱的建立,是为了给小人物家国大义的故事加点舍小家为大家的戏而已,在这里也包括马夫一家的牺牲。

@结局:

1)崇尚正义,追求美好生活并抗击金兵侵扰,有家国情怀的人们,相继死去。

2)身份卑微,忍辱负重的秦桧替身,为了正义,为了不让岳飞的这首词消失,为了能让子子孙孙铭记,终于站起来了,并豪情壮志的朗诵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这时迷途的人们幡然醒悟,这首词传播在军中、在大地、在书中、在世人的口中,声声不息, 寓意在此得到彰显。

3)亲兵副统领孙均被勉强立为孤胆英雄形象,遥遥壮烈不畏风高浪险,化作山河勇向前。

4)阴柔狠毒的真秦桧还活着,是为了要让他更加遗臭万年,与岳飞的词延绵留长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