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比较喜欢读文的我,不止一次看到过一个词语,叫“人生海海”,觉得很美好的一个词语。一开始,对这个词的理解很局限,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模糊状态。随着看到次数的增多,再结合语境,似乎有了更多一些的了解,对它的理解处于拨云见日前的层面。直到前几日,看到了《人生海海》这部小说,瞬间让我爱不释手。三四天的时间,便读完了,心中的混沌彻底澄清,既有了对“人生海海”这个词语充分理解后的明朗,也有对小说的内容和其中人物的跌宕起伏人生的顿悟。
首先,这部小说的表现形式,打破了常规的写作方式,它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展开故事情节。通过“我”在成长过程中,对故事中上校、爷爷、父亲、老保长、小瞎子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的描写,以及对这些人物的刻画,让我体会到社会似海,人生似海,每个人都是海中不可复制的浪花,他们以独有的方式,诠释着人生和命运的无常。
在这部小说里,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凸显了主人公----上校传奇跌宕的一生:他曾经辉煌过,拥有过诸多金银财富和名誉,杀过人,扛过枪,当过国民党的上校。在部队里,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智慧,自学成为一名优秀的军医,救过无数人,其中也包括一位共产党的首长。在日占区潜伏,当过特务,在抗美援朝中立过一等功,战功显赫。他极其善良,对朋友,掏心掏肺,对乡亲,极其热情,能帮则帮。生活在他身边的一黑一白两只猫,即使在他受尽凌辱,自己生活难以维持的时候,也没有丢弃它们。在村里,他不受待见,因为不婚不娶,被村民取外号叫作“太监”,常常受到以爷爷和老保长为代表的村民的奚落和取笑。即使这样,他也不以为意。在文化大**命时代,他被污蔑为造**对象,受尽打骂和凌辱。后来,因维护自己的隐私,被活活逼疯。最终,却以一个3、4岁孩童的心智,80多岁的高龄,在深爱自己的女人身边,结束自己的一生。
在上校的人生中,几次大起大落,终因自己有一个秘密,怕被人窥见,注定是一个悲剧。上校用尽一生维护的,其实是自己的尊严和脸面。在市井小民看来,偷窥他人的隐私和秘密,来满足自己的猎奇心,是给自己的生活找点乐子,熟不知,践踏的却是一个人的尊严,和面对生活的勇气。他们不去想,也不愿去想。
都说,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在上校自己人生的海里,生活的桨,去掌握在别人手里。因为自己的秘密,让他失去了人生的舵,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在这部小说里,每个人物,有几人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我”的爷爷老巫头,在村里,是个文化,教过私塾,明白是非。性格使然,他最大的弱点却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却最终因为维护名誉,维护自己的面子,举报了上校的藏身之处,遭到全村人的唾弃,使自己全家人陷于孤立之中。从那以后,他没有走出过自己的家门,最终众叛亲离,带着羞愧和自责,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最后的命运不能不令人唏嘘。
老保长,是村里一个吃喝嫖赌,三句话不离女人的老流氓,每次他和爷爷的对话,他总能扯到女人身上来,且满嘴污言秽语,下流的话,就好像是在他脑子里安家了似的,张口就来。所以,在“我”的印象里,老保长是个令人讨厌的家伙。但在上校被打时,却拼命保护,在老巫头心病难医,身体每况愈下时,宽他的心,后来,在老巫头告密,导致上校被捕时,又与之断绝关系。老保长,虽然有让人反感的地方,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一个拎得清的人。前半生也曾挥霍过,过了段风流日子,但最终也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没有立身之所,在一个空荡荡的寺庙里苟且偷生。
“我”的父亲,一个唯唯诺诺,不善言辞,少言寡语的人,一生只有一个至交,那就是上校,别看他平时胆小怕事,但为了朋友,却可以不惜触犯法律,违抗父命,和父亲脱离关系,也算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了。后来,在爷爷出卖上校,导致其被捕后,性情更加孤僻,为了维护颜面,为了不让子女受到伤害,选择让孩子远走他乡,自己独守“鬼”宅,以求后辈平安,至死不离,活成了翻版的“爷爷”。
小瞎子,按说是一个可怜人,自小没了母亲,跟着一个瞎子父亲生活。身世悲惨,愚昧无知,却又凶残成性,是上校悲剧的制造者。凭借一张大字报,摧毁了两个家庭几代人,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挑战上校的忍耐极限,被割掉舌头,挑断手筋,过着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
不一样的时代,造就不一样的人生。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在那样一个封闭的村子,人们的认知铸就了他们的命运,这是无法改变的必然结果。如果,每个人都能稍作改变,将会是不一样的结果。但,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人生似海,谁主沉浮?在那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是人世间的一粒尘埃,每个人的思想都冲不破时空的限制,每个人的命运也都属于那个时代。几经跌宕,是处在浪尖,还是海底,大海说了算。人们脱离不了风浪的起伏,只能随波荡漾。
改变,也是会有的。也许,这一切只能交给时间了。就像董卿说的“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海海,时间终将让一切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