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舒适区?

益多网 0

今天看到一个关于舒适区的定义,说舒适区指的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通俗点讲,所谓走出舒适区,不是说要自找不舒服,而是要改变那些我们应对挑战的行动模型。比如说,总是不及时回复工作群里老板部署的任务,挨老板的白眼,这当然不舒服,但是能不能换个不舒服的方式呢?比如每次看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先回复,再汇报任务方案。能做到这一点,也算走出了舒适区。

舒适区不一定舒适,却是我们可以驾驭的。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改变我们应对挑战的方式,也就是改变我们的习惯。走出舒适区,最难的不是学习新方法,而是放弃旧观念、旧习惯。

1676016524491.jpg

那我们怎么改变应对方式呢?

首先,解决问题。出现问题,直接告诉了我们,应对方式需要改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也是我们应对方式改变的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提升个人能力,助力个人成长的不二法则。所以说,善于发现问题是主动改变应对方式的体现。舒适区是心理上的舒适区,并非居住环境里的舒适区。比如小学阶段的孩子,你让他走出舒适区,孩子的第一反应会是物质条件上的舒适。

其次,借助他人力量。正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我们习惯了应对方式,也没有出现问题。这种情况下,求助他人,通过他人来帮助我们指出问题,就是一种很好的应对方式。很多时候,我们个人非常上进,也很努力,工作也很顺利,自己看自己算是成功。换个角度,让他人来看我们,更能发现我们的隐形价值。释放隐形价值,也是走出舒适区,改变应对方式的有效方法之一。

最后,做好权衡。走出舒适区,是相对而言的,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说,你现在的工作收入不高,能够轻松驾驭,也能养家糊口,可以说是舒适区。想跳出舒适区,换个有挑战的工作,或者干脆自己创业,面临的风险也是有的。如果是自己创业,最直接的风险是不仅没有收入来源,还会赔进去所有的积蓄。这时候一家老小的生计难以为继,那么就要再三权衡能够走出现存的舒适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