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的本质是什么?

益多网 0

我认为情商的本质是一种理解力。

我认为的理解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对情绪的理解能力,可细分为两类,一种对自己的,一种是对他人的;第二个是对与人相关的规律的理解。

对他人情绪的理解力很容易理解,如果一个人很难读懂他人的暗示,解读不出他人的表情对应的情绪,我们通常认为这样的人情商不高。

对自己的情绪的理解这一点时常被人忽略,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的人对自身的情绪缺乏显性的察觉,有的人对复杂的情绪难以条分缕析,意无穷而词不达意,有的人察觉自己的情绪之余难以对该情绪进行溯因,我认为这些都是对自身情绪理解力不足的体现。

人们更容易注意到的是情绪控制能力。我认为情绪控制能力很大程度是对情绪理解能力的一种体现,如果理解欠缺,反思和控制便无从谈起。我觉得最好的控制情绪的方法是对可能产生的情绪进行预判和演练,而这一点显然建立在对情绪的显性察觉、反思和规划上。类似于多晒太阳,吃好睡好,说话前深呼吸等情绪调节方法对于处于常规状态的人而言影响并不是根本性的。

640.png

有个概念叫情绪粒度,指的是人们在多大程度上区分相近而不同的情绪。我认为情绪粒度的粗细是情商高低重要的维度。

我认为情商的另一大维度是对与人相关的规律的理解。

这一点不很直观,也不见得严谨,只是我个人的理解,仅供图一乐。

如果一条规律被多数人理解,而一部分人由于不理解这条规律而做出和多数人不同的反应的时候,这部分人通常会被认为情商不够。

举个例子,例如表白时对方说:“我暂时不想谈恋爱”,多数人对此的理解是婉拒。

在没有其他信息的前提下,如果表白者傻傻地认为换个时间再来表白就会容易很多,就显得情商不够了。

反过来讲也一样,如果这么说的人意识不到这句话会被解读为婉拒,以为对方会按字面意思来理解,也是情商不够。

规律不是定律,只是大概率如此,而人们也只能按最大概率的可能性来指导行动了。

如果要严格推导得到这些规律的话需要很多前置的知识,一般人不是以纯理性的思维推导得到这些规律的,而是直觉化、经验化地认识得到的。这些认识当中有相当的比例是对人的情绪和情感的理解,而总结出来的规律又用于解决与人类情感相关的问题,所以可以认为这属于情商的范畴。

人们对情商存在一些误解,最经典的当属认为高情商等于让别人快乐和舒心。甚至把委曲求全也当作了高情商的体现。

当人们有了让他人舒心的动机之后,高情商当然能帮助他们做到这一点,但很多时候人们并无这种动机,至少不强烈,当然也就不能以此来判断他人的情商了。

另一大误解是把那些市侩的人情往来、谄媚、阿谀奉承当作情商,甚至是情商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际上那些酒桌文化,巴结讨好不过是逢场作戏有口无心的容易习得的套路罢了。

多数年轻人已经不喜欢这一套了,原因是社会变了,玩这一套能吃到的红利已经大不如从前了,不划算了。

很多油腻中年人既看不到社会环境的演变,守着过时的观念,也完全读不出年轻人嫌弃、反感的表情,坚持大肆向年轻人输出他们所认为的 “高情商”,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关于情绪控制人们也偶有误解,容易混淆冷漠和情绪稳定的区别。对情绪进行控制和疏导和不产生情绪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有的人为了保持情绪稳定选择中断思考,从而变得冷漠,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方法。

靠自己思考得来的控制情绪的办法更容易有效果。例如别人劝“不要和他一般见识”往往效果很差,还可能有反效果,自己想明白为什么“不要和他一般见识”才比较容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