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春节时闲来无事地逛着书店,恶趣味似的将架子上的每本试读书翻到目录。便看到这一本目录里充斥着圣诞节的“疼痛”之书。
抱着“圣诞节不就像过年一样应该快快乐乐的,为什么会疼痛”的疑问,打开一看。
的确,过年还要上班的打工人确实挺痛的。让我想起了去年为了寒假工的三薪工资,而错过的红包 ......
虽然用一句话概述《疼痛难免》就是,每年圣诞节都在急诊室的毒舌产科医生所遇到的人和事,但是这本书并不止步于这一层面上的疼痛,且更注重于难免之上。
2、疼痛
作者亚当·凯将自己做医生时日常的压力痛苦写进了书中,浓缩于圣诞节的难免疼痛已经不只是那些为了三薪班的打工人们,更是这份职业无可选择之处。
而他相比于去歌颂医生这个职业,他更想真实地让读者看到产科医生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更是同事、工作、领导和生活等等不同方面的苦楚。
于是,他塑造了一个毒舌医生,以压力式幽默的风格讲述着“产科医生需要同时照顾两个病人”的忙碌工作。
一套又一套被换下的染血工作服中还穿差着许多代表性的事件。
其中令我最为印象深刻的便是那家暴事件,在这个话题上,我不得不觉得英国医疗机构在家暴处理上的细节十分感人。
“在医院的女厕所里有红色贴纸,如果想私下聊聊家暴问题,就可以贴到你的病历上。”
哪怕最后的结果会不尽人意,看到那一抹红色,也会让人在心底感受人文关怀的一丝暖意。
不抢救协议也是人文关怀的代表性选择,但温尼卡老奶奶的放弃,对于用心照顾她的亚当医生又是多大的悲痛。放弃生命的人又会对他们的亲人与爱人有多大伤害,所以这是一种暖意还是寒意我们也无从得出准确的结论。
同事间的情谊与职业专业性的选择、对于上级教导的说话形式与被动吸收的处理以及医院滥用资金造成的金玉其外和败絮其中等等,在职场中总会遇见的苦恼,作者也一一对其进行了描述。
除了工作外,生活上少得可怜的陪伴爱人和朋友的时间,甚至向父母公开出·柜的难题也在这本书中被提及到。
工作上的挫折与压力,加上生活上的孤独,无非是成倍叠加的疼痛与苦楚打在亚当的身上,打在无数无数打工人的心声上。
3、难免
《疼痛难免》的书名用的是一般将来的时态,说明疼痛还未发生,而却像孕妇生产一般必定会发生。更严重的结果仍没有发生,但必定会发生的煎熬也在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对于上述每一个事件话题的疼痛,在书中的故事情节里或好或坏有了他们造成的直接结果,而这并不是这些问题的解答与结局。
因为这些事件话题背后都联系着许多错综复杂的争论,一时之间也无法做出最优的解答,也牵扯着许多的影响因素,将结局拉向注定的悲剧。最终只得了一句,“世事无常,不能让自己沉沦于情绪之中”。
亚当认识到私立医院实用资源的匮乏后回到了公立医院的忙碌中去,而并没有提及私立医院的结局;亚当为了哈里准备放弃医生的职业,而最后两人的情感裂痕也不敢让人细想。
从一名普通医生的角度看不见自己病人、职业、医院的未来,从一位普通人的角度也看不到自己情感、人生的终端,只会深有不祥的预感。
一切的人和事都像袁哲生的《送别》所给人带来的岌岌可危之感,一切都在危险的边缘戛然而止,而我们却注定地落入苦难。
我们看不到所有人的痛苦,却能感受到所有人的痛苦;我们看不到所有故事的结局,却能想象到所有故事的结局;我们看不到所有打工者的崩溃,却能理解所有打工者的崩溃。
4、小结
面对这些背后牵扯着庞大议题的注定的疼痛,亚当·凯却仍以幽默诙谐的吐槽将读者从这份紧张和沉重的情绪中托起。
轻轻地将它包装成一份“过年”还要上班的打工人的苦水,轻轻地将我们从崇高职业的道德绑架中解绑。
读完后,心头还沉沉地压着舒缇因为压力过大自·杀的悲痛,嘴上却仍旧只能说“过年为什么还要上班啊”的无可奈何,手上依旧会恶趣味般地翻开每一本试读书的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