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的时节,周末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与几个死死的朋友一起相约着,驱车前往位于县城东南的铁峪铺镇马蜂沟农家乐。
车子从县城出发,沿312国道一路向东,过资峪桥,穿资峪岭隧道,经桃花铺老街,直达马蜂沟口,与国道分岔,折向村道南行,经“S”形的水泥路直向沟里钻,大约行驶40来分钟,终于到达目的地。
与县内别的沟岔不同,马蜂沟好似一个布袋,三面被大山环抱着,山势说高不是甚高,说低也还不低,山一律是土山,山上植被茂盛,这就自然的形成了一个马蹄形的地带,像极了关中农村人家吃裤带面时端着的大海碗,当然,碗是缺出一个豁口的。沟里人家的房屋大都建在大海碗的底部,也有房屋建在迎面山坡上的,但那只是为了更多地获取光照,与沟子的包容绝无干系。房屋大都以蓝土瓦覆顶灰砖立柱白石灰搪墙,门前有场院,但全无院墙圈围,场院内或设有石桌,或摆有木椅,或有自流的清泉滴答,或有自养的土鸡鸣唱。房前屋后有零碎的田洼地块,全以山石围圈着,错落而不显凌乱。田洼里种植着辣椒、豆角、黄瓜、茄子、番茄、魔芋、青菜之类的时蔬,供自家食用,也供游客选取,属典型的农家农舍。也有盖了楼房的人家,但都多以两层为宜,墙面全是清一色的白,房前留有空地院落,院落多用青砖铺设,美观而不阻隔底气。冬天,山风吹过,只见山上的树影摇曳,人居在沟里却全然觉不出风的影踪。进沟的路只有一条,宽约四、五米,平整但却弯曲,像是一位书画家着墨过饱,一不留神在宣纸上落下的墨迹,进沟的人想要出去,就只能走来时的回头路了。
马蜂沟的春天是被汩汩吟唱的山溪唤醒的,同时醒来的还有花草、树木、山雀、犁铧,它们一醒来就不安分起来,先是绿了山坡,再是绿了田畴,然后就是欢天喜地的歌唱,带给山村的尽是些祥瑞和温暖。而穿沟而过的小溪,这时候更是骚动了又骚动的,随着春的深入,吟唱的乐音总是一浪高过一浪,这正如了一位刚刚结婚的女子,新婚初夜睡在新房里,还有些羞羞答答的,但经过了一夜两夜,时间长了,就会浪出勾魂的笑来。这时候,如果你身处山村,稍不留意,就会与盛开的樱桃花撞个满怀,猛抬头,打眼望去,从沟底至山腰直到山顶,都被洁白的樱桃花覆盖了。整个村子,简直就是一个香的谷、花的沟。
这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山村,也是全县经营农家乐最早的村庄和有名的樱桃种植基地。村子山多田少,大片的山地适于栽植樱桃。经过数年发展,这里的樱桃种植已成规模,地道的自然风光和成片的樱桃林成了吸引人们到此一游的品牌。春天,洁白的樱桃花在春雨与阳光中竞相开放,让两边的山坡披上了一层飘着花香的雪海;夏天,花期过后,成熟的樱桃像黄豆一样大小,红得像火,成兜成串地压满枝头,等待着游人的采摘与品尝。这时候,摘来品尝,味道酸里透甜,吃过之后,有一种苦尽甘来的幸福感觉。
春天的马蜂沟,两边是清亮亮的山坡,坡上的花香随着春风,不断地涌向沟底,将花香送进每一户农家。我们把车子停放在5号农家乐场院下的一块平地上,点好饭菜,约好开饭的时间后,便迎着花香,沿着七拐八弯的花径,钻进香海一般的樱桃林。纯洁的樱桃花香雪一般挂在枝头,成群的蜜蜂在花间飞舞。香雪海中,是成群结队的游客,有的在花间拍摄春天的记忆,有的在树下歇息挖野菜,有的则贪婪地享受浸透花香的阳光。头上顶着花瓣,眉毛沾满了花粉,脚下踏着春天轻快的旋律。
在春天的旋律里,我们开始爬山。一路走来,路边的樱桃花应接不暇,这些花儿犹如少女的眼睛,释放着春天的勃然生机,一层一层地鲜活了层峦叠嶂的群山。当阳光驱散了淡淡的山雾,这些花儿便如同起伏的目光,也如夜空里不灭的焰火,那大胆、热烈、坦率和真诚让人感动。从山上往下看,脚下的花沟白云翻滚,花沟里的农舍时隐时现,阵阵花香从山下涌上来,爬山的疲劳随着赏花的心情一扫而光。
临近中午,阳光越来越明媚,空气越来越温和,花沟里的农家升起袅袅的炊烟。不知不觉中,约定吃饭的时间到了,于是,我们从山顶朝山下走去,很快,我们就从花香里闻到了一股股淡淡的腊肉香。坐在石桌前,腊肉已煮熟,酸菜烹豆腐已端上了桌,凉拌山野菜的清香正一点点地渗透出来,直捣人的胃口。在樱桃花掩映的房前场院里,我们一边品尝山野农家菜,一边惊叹着眼前这个让人流连忘返的花沟。大家的心情,都被眼前这飘香的花沟陶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