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为不是一个情感细腻的人,但这部《雄狮》还是触及了我心中柔软的那根弦,还有什么能够比真实的苦难更让人无力的吗?观众看的是故事,但现实却是别人的人生。
影片是根据《漫漫寻家路》改编,加斯·戴维斯执导,由作者亲身经历写成,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萨罗与母亲、哥哥离散成为流浪儿,受尽苦楚,然后被一对善良的澳大利亚夫妇收养,长大成人后,萨罗因对亲人的思念而费尽周折寻亲的故事。
亲情在古往今来一直都是被讴歌的存在,因此这部影片能够脱颖而出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大多数关于亲情电影要么是关于原生家庭的羞于说爱,耻于表达而造成的渐行渐远,要么是单方面的无私付出等等,比如《邻里美好的一天里》讲述的就是关于父子之间因为缺少沟通而造成隔阂最后和解的故事,但这不能否定它是一部好的电影。
这部影片在这里能够占取独特的原因是因为前期里面每一个角色所带有的宿命感,在命运里挣扎却怎么也改变不了轨迹,主人公每一个阶段所经历的都让人深深的共情,镜头就像一个旁观者一样漠然的记录着这一切的遭遇。
萨罗一家处于印度北部贫困地区,一家人相依为命,妈妈以靠搬石头维持家里的生计,作为哥哥的古杜时常带着弟弟去飞驰的火车上偷取煤块换取少量的牛奶补贴生活,即便总是被运煤的警察追捕。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哥哥早早的就知道帮家里承担责任,虽然家里很拮据,但是他们对生活仍有期待。
我们永远无法猜测到明天会发生什么,如果贫穷尚且只是生活的一场考验,那么生死就是上天的不公了。
趁着母亲打工的日子,哥哥古杜想去市区的工地上找夜工,让萨罗照顾好年幼的妹妹,萨罗虽然只有五岁,但却早已懂事,想要陪伴哥哥一起去,在弟弟的万般恳求之下,古杜妥协了,把妹妹留给邻居照顾。
当列车缓缓行驶,萨罗熟睡在哥哥的怀里,心里全是对哥哥的依赖,到站后,熟睡的萨罗因太困所以答应哥哥在原地等待,哥哥独自先去找工作,醒来后的萨罗阴差阳错之下上了一辆正在行驶的列车,窗外陌生的景色,陌生的人种以及陌生的语言无一不让一个五岁的孩童惊慌失措。
与此同时,回到站台发现弟弟失踪的古杜慌乱的寻找,被一辆行驶的列车撞到,不幸离世了。
命运没有眷顾他们。
萨罗乘坐的列车停在离家几千公里的加尔各达,下站后面对人潮汹涌的人群,周围人行色匆匆,萨罗不断地求助,但没有人愿意帮他,一个五岁的小孩除了求助又能做些什么呢?
面对警察的驱赶,陌生人的推搡,我们看到了这个城市丑陋的一面,冷漠而又绝情。萨罗被迫成为流浪儿的一员,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存在,他和一群流浪儿童一起蜗居在潮湿的地下通道。
苦难永远没有极限。
蜷缩在地下通道的流浪儿们仍旧是人贩子的目标,绝望的呼救声响彻在黑暗中,而通道的出口象征着正义的警察正漠然的看着这一切!
萨罗逃脱了,遇到假装好心的妇女,她承诺会带他回家,此时萨罗眼里原本已经暗淡下去的光又亮了起来,谁知,她只不过别有用心罢了,聪明的萨罗发现后再一次逃掉,他成了彻彻底底的流浪儿,居无定所,风餐露宿,每到夜晚,依靠着对家人的回忆度过一次次的漫漫长夜。
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遇到一个好心人的帮助,他被送到人道主义救援中心,相对来说生活有了保障,但也禁锢了自由,在这里孩子们只是一个没有自我思想的机器,没有灵魂的躯壳。
幸运的是,萨罗被一对澳大利亚的夫妇收养了,他们给了萨罗无微不至的照顾,富裕的生活环境,像是旖旎梦境般的存在,随着萨罗的长大,事业有成,遇到自己完美的爱情,一切都朝着幸福美满的方向发展。
然而,在一次契机里,萨罗想起了哥哥古杜,要给自己买“ 糖耳朵 ”的古杜,还有总是温和地笑着的妈妈,自己走失了25年,他们该有多难过。而他,却在这里衣食无忧,优渥地生活让他充满了负罪感。
萨罗凭借脑海中的记忆,通过GoogleEerth来找寻自己的家乡,不懈努力下历经两年时间终于找到,由此踏上了回家的征程。
母亲多年来一直不肯搬家,也是相信萨罗一定会回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25年后的这一天,萨罗终于走到了她的面前。
母子相拥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不自觉地回溯他们所经历的一切,眼泪突破泪腺落下,由衷的感动。
看这部电影时,我感受到了一种放弃小我的精神,萨罗明明可以选择继续过着优渥的生活,但是还是回去找寻自己的母亲,而母亲也可以选择搬离贫民窟去更好的地方,却为了等一个未知的期待选择苦守,他们都为了爱对方,而选择一条对自己而言更难走的路。
故事的结局我是欣然的,因为他不止是故事的终结,更是现实主人公人生的再一次出发。
无论走多远,家,永远是流浪过的孩子最温暖的归宿。
希望他如他所期待的样子美满幸福,愿每一个人都有勇气面对过往,继续整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