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又三年,新海诚和他的《铃芽之旅》如期而至,我也依然来到了电影院见证和他的三年之约。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比主角的年纪都要大了。
较为可惜的是,《铃芽之旅》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或许是《你的名字》的起点太高,导致后面的影片都难以望其项背;又或许是50岁的新海诚再也写不出细腻的爱情故事,他想讲一些更温情的东西,却没有处理好细节。越是为精致的画面感到惊艳,被温情的日常打动,因生死和时间的无常而伤感,就越会为这部影片感到可惜——它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甚至成为新海诚最有意义的一部影片,最后却因为俗套的爱情线让观众的观影体验大打折扣。
《铃芽之旅》对男主的塑造并不立体,可能也是因为在大部分时间里,男主都只是一把凳子。而影片为女主的塑造搭了极好的舞台,不仅有和母亲以及姨妈的亲情主线,还有关于直面生死、从灾难中自我成长的暗线,这两条线我觉得都是意义深刻且能让读者共情的。但影片偏偏花了最多的笔墨去描写那条最单薄的爱情线,让仅仅相遇几天的男女主愿意不顾一切去拯救对方。在六年之前,我会为泷和三叶的爱情流泪;三年之前,我也能为帆高不论奔向何处也要挽救阳菜的决心而感动。可现在,我却会觉得爱情成了这部影片走向更广阔境地的一个绊脚石,这让我不禁感叹改变的究竟是新海诚还是自己。
除却略有些糟糕的爱情线,整体的叙事节奏也比新海诚以往的作品要快很多,让人一时难以适应,也让很多情绪的转折变得有些突兀。和朋友讨论的时候,我们都很喜欢影片中在公路上三人两猫驱车旅行的剧情。昭和金曲、恰到好处的幽默桥段、令人心怡的风景以及其中弥漫的温情,都让我非常受用。曾经新海诚吸引我的,似乎也不单是那极具个人特色的绚丽画面和瑰丽的想象力,更不可或缺的,是日常中那种平淡而细腻的情感,冲突中心灵的互相理解和共振。
尽管我在观影中不时在心中感叹诚哥才尽,但是到了影片的最后,《カナタハルカ》缓缓地插入,故事走向了最后的高潮——女主和年轻的自己互相慰藉,而我似乎也在这一刻达成了某种和解。
我对朋友说,有点失望,下次不会再来看新海诚的电影了。
朋友说,但三年之后,你还是会来看的。
我不禁大笑起来。我想他说的没错,无论如何,我应该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奔赴这三年之约。那贯穿始终的温情,那让人屏息的幻想,那流连忘返的音乐......也许只要被新海诚感动一次,你就会想见证他的下一次创作。尽管我带着满腹牢骚,最后疲惫地走出影院,却还是不得不承认——《铃芽之旅》已经让我开始期待下一个三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