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野菜香。每当春季到来,野菜就迎着春风春雨开始发芽吐绿,清明过后,更是一股脑地疯长起来,装扮着原野,也调动起人们的味蕾。
蕨菜,就是春天里众多野菜中风味独特的一种。
地处秦岭南麓的故乡,山连着山,山叠着山,山高水长,山岭箐畔,这就为蕨菜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走出家门,进得山去,到处都能见到蕨菜的身影,长出的蕨菜也是肥嫩味美。一开春,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总会结伴而行,将嫩生生、脆灵灵的蕨菜采回家,淘洗干净后食用。于是,紫色的蕨菜便飘香在寻常百姓的餐桌上,待客也好,自食也罢,都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蕨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于山区的草坡、林间空地和林缘地带,叶大,茎紫色,根状茎蔓土中,以幼苗供蔬食。古人称蕨菜为紫蕨、蕨萁,民间称蕨菜为龙爪菜、如意菜。由于蕨菜蜷曲的嫩尖像小孩紧握的拳头,故又称拳头菜。在我的家乡,人们习惯把蕨菜叫拳芽。新采的拳芽,食用前要在沸水中浸烫过水,再用冷水过凉,以清除表面的黏质和土腥味。
蕨菜嫩爽柔软,风味诱人,初春的蕨菜更是鲜嫩无比。蕨菜既可作主料,又可作配料,其吃法多样,无论是炒、煮、烧、熘,还是凉拌、盐腌、干制,都能品出可口的“野”味来。用蕨菜炒肉丝、炖豆腐,风味各异,常吃不厌,妙不可言。蕨菜与竹笋同炒,入菜的颜色一白一青,不仅使人赏心悦目,而且鲜爽脆嫩。若用蕨菜制馅,包蕨菜春卷,那更是春天的美食——将春天卷起来,本身就是一句优美的诗,不要说吃了,单是看看,就会使人目悦心醉,举箸入口,更是清香扑鼻,清新鲜美,别有一番清妙。蕨菜炒虾可谓人间至味。虾是天下第一鲜,与鲜嫩的蕨菜共炒,堪称绝配,那鲜嫩的味道,着实让人着迷。在蕨菜的诸多吃法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母亲用蕨菜、春菇、春笋为原料制作的素炒三鲜。把香菇去蒂、春笋切丝,用沸水焯过,去其淡淡的苦涩味,然后把锅烧热,将香菇和笋丝一同下锅煸炒片刻,再把蕨菜倒入,入调味料,略为烹炒,即可装盘上桌。这样做出的素炒三鲜,营养均衡,香菇青、笋丝黄、蕨菜绿,青黄绿相间,既养眼又养心。“堆盘炊熟紫玛瑙,入口嚼碎明琉璃。溶溶漾漾甘如饴,但觉馁腹回春熙。”明代诗人罗永恭的这首《捣蕨歌》,就是对蕨菜美味的极高赞誉。
蕨菜是我国最早食用的野生佳蔬之一,其味美胜过园种蔬菜,博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赞美。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有诗云:“野烧初肥紫玉润,枯松瀑布煮春烟。……早韭不甘同臭味,秋莼虽滑带腥涎。”在诗人眼中,蕨之鲜美压倒早韭和秋莼。宋代诗人陆游的咏蕨诗,就更让人馋诞欲滴了:“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
蕨菜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享有“山果之王”的美称,又被日本人称为“雪果山珍”。蕨菜亦可入药,有清热、滑肠、降气化痰之功效,治食隔、气隔和肠风热毒,民间就有“三月三,蕨菜当灵丹”的说法。《本草纲目》也说蕨菜“可去暴热,利水道。”现代医学认为蕨菜对防治癌症及心血管病有一定作用。
如今,生活在城市,在乡下采蕨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每到春天,我都会从市场上买回鲜嫩的蕨菜,清炒一盘,美美吃上一顿,从中感受蕨菜的味蕾之鲜。如果说过去采食蕨菜是为了填饱肚子,那么现在的蕨菜已堂而皇之地登上了饭店、酒楼的菜谱,成了人们仰慕的绿色有机食品,赢得了众多食客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