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带给我的收获

益多网 0

坚持写作两个月了,本来应该是三个多月,但是因为春节期间中断了一个月。

十几年前我就开始写作,虽然也得过几千元稿费与一些奖品,但除了刚开始那几年写的比较勤之外,大多数时候随意而又散漫,想到了就写几句。

真正坚持持续写作也就几个月时间。源于随意写的一篇文章居然得到了2000的阅读量,并且收获了几十个点赞与在看,以及几十枚粉丝。这让我有点意外,就像吃了一个桃随手把核扔了,一段时间后它居然长成了一棵树。

这件事情让我很有成就感,像我这种没有粉丝的自媒体账号,阅读量从来都是在20以内,2000是个天文数字。于是决定每周更新5篇,没有选择日更是因为不想把目标定的太大,以免半途而废。

按照“21天养成一个习惯”的理论,写作这个习惯应该算是养成了。

1679990556151.jpg

这几个月以来,写作带给我的好处显而易见。

1、高质量的思考

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事情、所有接触过的概念,我都会下意识的想“是否可以把它写成一篇文章?”

当我有了这个念头,就会把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想清楚,从哪些方面阐述清楚…尽管很多想法没有写成文章,或者即便写成了文章,依旧有许多文笔、逻辑上的不足,但在思考写作的过程中让我获益良多。

2、养成了搜索的习惯

每当准备写一个话题的时候,自然要去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以及别人的看法。搜索这个话题的时候,无疑让我增加了不少知识,消除了很多知识盲区。慢慢的让我养成了有想法有疑问就搜索一下的习惯。

我甚至开始怀疑从小到大接触过的很多概念。

很多概念不一定正确,只是因为从小就被灌输到我们的脑子里,我们下意识认为是正确的。在搜索过之后,我发现以前有些观念是错误的,有些观念没有正确与错误之说,但是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

这个习惯有助于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正确的三观,也让我更宽容的看待世界。

3、反思

动物靠本能来指引行为,只有人类才能思考。而且人类可以思考之后再思考,就是“反思”,人类可以用“反思”这种行为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教授李玫瑾说“人看不到自己的后背,如果你要看自己的后背,需要用到两面镜子。反思这个行为就相当于看自己的后背。”

当我把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自己再审视的时候,就等于看自己的后背。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审视这些记录再对自己进行调整。

写作也让我开始慢慢学着反思,反思自己的行为,观念,也总结以前与现在为什么会存在这些想法的差异。

4、情绪释放

“树洞”这个概念源于《国王长了一对驴耳朵》。

理发师知道国王长了一对驴耳朵,又不能告诉任何人,时间长了就病了。于是他找了一个树洞,对着树洞说“国王长了一对驴耳朵”,然后把树洞封起来,心情果然愉快了很多。

每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总想找个人来倾诉,希望能从他人身上得到理解,获得认同感。但是有些隐私的事情,说给别人听既让我们感觉不好意思,又怕别人传出去,于是“树洞”这个事物就出来了。很多社交媒体都有着类似于“树洞”的功能。

很多时候我们有莫名的焦虑、压力,当我们把这些焦虑记录下来,实际上已经把这件事情做了一个梳理。知道了焦虑的原因就已经能很大程度的减少焦虑,同时写作的过程也相当于一次对人的倾诉。写作了几个月之后,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情绪稳定了很多。

5、记录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与故事,因为没有记录,于是都湮灭了”-网摘。

写作这个习惯就是记录了我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写作能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是照片所不及的。

多年以后,翻看自己曾经的生活、心路历程,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