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刷朋友圈时,看到曾经要好的一些朋友,会回想起当年玩得很好的一些片段。
但现在来说的话,我已经不会再坦白自己的任何脆弱和透露任何近况了。
一方面是照顾彼此之间的情绪,留一份当年的感情与美好。另一方面呢,是觉得已经无法彼此理解了,距离拉开了彼此的情感。
朋友都是阶段性的,这是我步入社会后领悟到。
曾经那么亲密的两人,同床共枕分开一段时间后也会变的越来越陌生,只有每天见面的人才会保留那份熟悉感。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常从熟悉,到误解,从分离到释怀。
释怀似乎才是最终认识自己和理解他人的方式。
人生的任何“意义”,都是自己自以为是的“意义”。重要的不在于“意义”有多大,有多么了不起,在于“自以为是”里的这个“自己”有多大的含金量。
在于“自以为是”里的自己,究竟是不是自己,是否是独立完整的自己。
人生可悲的并不是没有意义,也不是自以为是,可悲的是经常“自以为是”的自己,连“自己”都还不是。
“意义”是虚妄的,连“自己”也是虚假的,不真实的,这是双重的虚妄。
不难看出,在找人生意义之前,先花点时间去找到真正的自己。
遇见真正的自己,一切皆成意义。
终其一生,我们寻找的不过是内心世界的片刻安宁。想起触动自己的一句话“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我们来到这世上,那就每一天,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完成自己该完成的职责,心安于当下,好好生活,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