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位朋友加到我,问:为什么我感觉金钱总是和我过不去,哪怕有机会摆在我面前,也会白白溜走?
说实话,我思考了蛮久,这些年接触创业圈子,见识过很多赚钱的玩法、逆风翻盘的案例,发现成功的人,身上真的有非常多共同特质。
之前我在朋友圈分享干货的时候说过:分析一个人为什么成功,不要去看她的表面,而是深究背后的底层逻辑。
你看到的,是她做出了很多爆款短视频,广告接到手软,但你忽略的,是她积极破圈的魄力,敢于付费学习;面对数据波动时不焦躁,专注打磨作品;遇到人性险恶的时候积极调整,不内耗不抱怨......
一个人,如果拥有优质的性格底色,不管丢到哪个环境,都会成为佼佼者。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我观察到的,拥有“强吸金体质”的人身上的两大特性。
一、不拘泥于局部,有全局思维。
前段时间我看到有个话题很火:只有穷人才会痴迷于技术。这个观点,我只能同意一半。
在普通人刚起步的时候,拥有一技之长非常重要,不管是职场还是创业,不可能一开始就让你当管理者,除非你爸是王健林。
我认识的一个小红书博主,最开始就是自己研究爆款打造、涨粉变现,跑通商业闭环,变现达到一定量级后,才开始搭建团队、学管理。
先掌握一项技能、单点突破,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功出圈后,再跳脱出技术本身,去考虑统筹、布局,才是正确的顺序,别一开始就心比天高。
有句话说的很对:别随便拿自己对比马云、乔布斯、黄光裕、董明珠,所有人创业前,都该先去对比街头卖早点、煎饼的小人物,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和他们一样起早贪黑,一开口就马云、乔布斯的,到最后大都不如卖煎饼的。
能长久发展的老板,必定是各个维度都很抗打、综合能力非常强的,否则怎么被员工卖掉的都不知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创业基本功才是王道。
二、有冲劲,但不莽撞。
大学室友跟我说过她父亲创业失败的例子,当时他得知朋友开火锅店一年赚了80万,就跟风投了餐饮,结果血亏几十万,没到一年就关门大吉了。
我之前说过,创业是一场概率游戏,但鲁莽者必死无疑。
成熟的创业者,会在成本可控的基础上放手一搏,而非盲目跟风。
比起我同学的父亲,另一位女性创业者就聪明多了。
她当时看到朋友的咖啡店经营不善,就去问这个朋友能否让她来经营3个月试试,她说她现在手上有3万块,亏了算她的,盈利了二八分。
如此,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运营能力,还以小成本撬动了大生意,比起开店的几十万投资,3万块的成本哪怕全部亏损了,也是可以承受的。
所以,懂创业逻辑和不懂创业逻辑的人,做同一件事,结果是天差地别的。
从创业激动到创业冲动,再到创业行动需要一个“冷却期”。
而大部分人呢,都死在了创业冲动上,不是被迫放弃,就是自行打退堂鼓。
拿发文章来说,很多人看到别人一篇文章能变现大几千,于是热血沸腾,一股脑冲进去,发了一礼拜没掀起水花,就拍拍屁股走人:老子不玩了,不是这块料。
虽说没有什么大的损失,但耗费的时间精力,哪一项不是成本呢?
吸金体质的人从来不会被结果捆绑,因为任何财富的背后都是价值的显化,文章变现4位数只是表面,日复一日地刻意练习才是本质。
可“败金体质”的人,只会找各种理由搪塞,合理化自己三分钟热度的行为,最后一事无成了,还反过来责怪社会。
想要赚钱,就要多去思考如何把你的“想法”尽快升级到“想办法”。
你能解决的问题越多,得到的财富自然就越多,别动不动抨击企业家,人家赚的多,是因为他解决的是社会就业的问题,承担的是整个市场的风险。
而你只需要在他搭建的平台,吹吹空调摸摸鱼、当颗螺丝钉,每个月就能拿到固定的薪水,别人又为什么要为你支付高价呢?
没有完美的时代,只有与时代共舞的人,你越稀缺,市场对你的估价就越高,莫把平台当本事,否则一辈子都会“沉睡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