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很艰难的文章,全靠自己跟自己对话,才写了出来。
为什么不想写文章?
一是沉浸于做其他事,比如看书,查资料。要写文章就像把自己从那种专注的状态中抽离出来,重新另一种思维。有些时候所写的东西要滞后于现实生活中的感悟。
二是思考很多。有什么好思考的,或者说思考些什么?看到的一切都可以思考,甚至是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就已经在思考了。
左脚行动不便的女子仍然穿得漂漂亮亮的,足够自信才能够忽略看似不足的地方。
某位男同事说话口无遮拦,且在情绪上来时把自己对别人的恶意揣测说出口,与人发生口角,说多错多,反倒把自己的缺陷暴露出来。
悠悠历史,而今天的许多事情不过是重演,也不知道重演了多少遍,但最根本的仍然是,人在面对种种境遇时,怎么自处?我想前人在读以往的历史的时候,一定也发现了这个现象,有的人选择继续循环,有的人选择从循环里跳出来,后者非常之少见。
少说话,思考就会很多。
三是被悲哀的情绪环绕,以致于无法冷静地写下文字。可笑的是,并不能确切的知道自己为什么悲哀。只能大致形容,以古观今,前路过于灰暗。人无法得自由,很多事不能做,很多话不能说,也无法突破环境、个人经历、性格等的限制。如果不能自由的活着,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思。不是说一定要找到什么意义,而是没有意义就不值得。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问题时时出现。不去想那么多,麻木、无觉知的活下去就好了啊,做一只沉默的羔羊。但不甘愿。
我会时常反思自己,为什么我会被自己的想法困扰,为什么别人看起来就不会。我想要寻求共鸣,现实中没有,写下这些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我在书中却能找到,在另一个时空。
不想写的时候也要坚持写:
想想自己的目标。我可是要写1000篇文章的人,积少成多,做什么事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一步登天的事情哪里有。
放弃“完美”思想。有什么事是一切都准备妥当了才真正开始的?天时地利人和都达到,这样的时机总是少之又少。再说,生活中哪有那么多高光时刻,真实的生活就是很朴素、自然的,偶尔能够从平淡中萃取一些精华就足够。
写不出来,不想写,也是真实的一面。有的人能够几十年才写完一本书,能够被大众认可也只是少数。十年磨一剑,人生有几个十年,对普通人来说,又怎么耗得起?
不要停下来。在可做到的前提下,坚持做下去,不是放任自己的懈怠。就像跑步一样,定好跑10公里,可能在第5公里时就累得不行,可以放弃,也可以继续,一旦能够第一次跑10公里,下一次也可以。有时还可以超越自己的目标,这也是自信积累的过程。
放下心中的顾虑,克服懒惰,就能坚持写下去,对我来说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