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好人》观后感:人生海海,芸芸众生

益多网 0

电影《三峡好人》由贾樟科导演拍摄,故事主要是两个不同主人公韩三明和沈红的寻找之旅。

电影里看似毫无交集的两人,却在寻找的旅途中将劳动人民生活的状态与底层群众的情感交织着,并呈现于屏幕之中触动人心。

640 (1).jpg

在电影中,韩三明经历了被摩托车司机骗、还有自己妻子哥哥的冷眼对待。但是他依然选择隐忍,无论是同情女人或是给工友递烟,我们都可以从中窥探出劳动人民内心在大时代下的无奈。

与此同时,电影中韩三明与妻子共同分着一颗大白兔奶糖,表现了其简单的浪漫与幸福。

在电影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之中,有着拆迁的奉节县城与走在钢索上的男人。同时,在影片的长镜头里,有着奉节旧城,也有着不符现实的飞碟从上空掠过以及京剧人物玩手机游戏。

在不同电影的片段转场之中,故事的主人公相互转换着,暗喻着彼此命运的相连与情感上的桥梁。

640 (2).jpg

韩三明与妻子面对未来畅想时倒塌的大楼,暗示着其美好幻想终究会破灭。三峡移民纪念塔飞上天空,预示着沈红决定离开丈夫,逃离这场婚姻。看似超现实的场面,其实是影片现实的表达。

大量流行的电子音乐与奉节县拆迁看似违和,实则是在非现实的电影色彩中,我们感受到了被迫前行的民工们命运漂泊的无奈。他们被大时代所推前,充满了迷茫而又呆愣,只能选择逐流前行。

电影依托于三峡河流,无论是长镜头或是摇晃的运动镜头,在导演简单而又朴实的拍摄手法之中,我们看到了人们情感价值观的变化。广播里讲到两岸的房子将全部淹没,我们可以感受普通人的生活只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被迫改变,被迫牺牲。

在电影中方言和群像生活下我们体验着魔幻与现实相互交织。单调而沉默的生活里,我们可以看到底层人民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中国的社会现实。

两个异乡人来到奉节这座陌生的城市,所看到的是破碎与倒塌的画面,所经历的是情感的抉择与未知的未来,三峡就像一首散文诗歌,有着疏离与不舍,也有着想念与相遇,更有着关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记忆的漂泊,在这片土地上,家是那么近,又那么远 ……

640 (3).jpg

电影拍摄有着诗情画意的视觉感受,同时又有一种记录的色彩。电影中的主题是寻找,而他们究竟在寻找着什么?是妻女还是自己的丈夫?或是其它。他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驻足不前,徘徊不定。

在电影镜头之下展现的不仅是韩三明与沈红各自的生命历程,更多的是劳动人民处于社会边缘的真实。他们是失语者,受限于方言。他们也是流浪者,在语言不通的环境里不停辗转着。荒诞之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的残酷。

在三峡的寻找之旅中,我们与电影中的人物共同行走着,每一个脚步都有着各自的故事,每一帧画面都在书写着社会的变化。我们不是三峡好人,又都是三峡好人。过去与未来之间我们选择前行是因为我们不想被消失在命运的三峡里。

我们可以从电影《三峡好人》之中看到贾樟柯导演一贯的拍摄风格,无论是诗画般的长镜头,或是现实主义的拍摄风格。更重要的是,电影《三峡好人》为我们勾勒出了三峡美丽的画卷之下三峡大坝工程移民拆迁的真实场景,在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的变革,底层人民生活的困难。

无论是断壁残垣抑或是底层群众生活,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物的浪漫与丰富的情感。但是在毁坏之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们无奈的选择,是矛盾的,寻找或是离开。

640 (4).jpg

无论是奉节拆迁抑或是三峡的变迁都是时代发展的变化,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我们都在被迫前行着,在阴雨晴天的变换中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去紧追时代的脚步,最后被落下的,只能被遗忘在三峡的废墟之间,淹没在时间的记忆之中。

回归现实社会里,每个人的故乡似乎都在被“洪水”冲刷着,我们没有选择,要与时代同步。

时代变迁之下,我们也在进行着自我反思,如何在时代的烟云之中不被埋没,也于浮萍众生之中所思辨着,过去与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