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学冷知识:只要你心是狠的、拎的清的,那么无论你嘴巴多甜、主动多少次,本质上都是自己受益的。
相反,如果你总是告诉自己主动会掉价、攻击性太强不好,那就只能看着机会从眼前白白溜走。
我有个学妹,非常优秀,大一的时候就经济独立了,年初还给妈妈买了苹果14。
她在高考完的那个暑假,就托我给她找了个社群运营的兼职,她也非常主动积极。
每次主理人在群里问谁来负责的时候,她总是第一个举手说“我来”,即便有段时间每天忙到凌晨一两点,也从不抱怨和退缩。
后来,她的优秀和努力被老师看见,直接聘任她为助教,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所以朋友们,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不要为了维护自己的姿态,装出一副不屑一顾和被动等待的样子。
该用的话术就用、该上的手段就上、该争的利益就争,一次次的胜利会给你带来一步步的高升,直到再也看不到那些嫉妒你的小人。
“我一直主动发起与这个世界的撞击,因为我知道无论结果如何,所有撞击带来的回馈,才是我真正的成长”。
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很大,高居不下的房价、越来越少的就业机会、各种各样的社会舆论,都在规劝年轻人“躺平”。
可是社会化的问题不解决,“躺平”就成了一句浮于表面的口号,当现实的大山无情地向你逼近时,才会感觉到什么是无奈和绝望。
我一直很欣赏主动争取的人,因为他们的身上,有着常人所没有的生命力、创造力、野蛮力。
这种源于生命本身的原始欲力,是非常令人着迷和敬佩的,即便知道每个人的归途都是死亡,可依旧敢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可能。
还记得两年前,我遇到的一个陌生人,是个年长我10岁的姐姐,我永远也忘不了她告诉我的那句:勇气是一个人最大的才华。
当时听到的时候,还没有如此深刻的体会,可到了去年,见证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后,我才发现,保持勇气,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看过我之前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妈妈一个朋友的女儿,本来梦想是考研上上海外国语大学,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译。
可是,她的理想,终究没扛过身边人的闲言碎语,也没有扛过父母的反对,最后选择在老家三四线城市,成为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小时候的我们,总爱天马行空,把目标定的很大很远,可长大后呢,看似越来越成熟稳重了,实则在各种框架的规训下,我们变得不敢去做梦了,甚至对那些有追求的人嗤之以鼻。
我们似乎变得越来越胆怯、懦弱、权衡利弊、如履薄冰,早就忘了世界本就是个游乐场,玩得尽兴才是终极目标。
今天我和家人打电话的时候,说到再过四个月,就要迎来24岁的生日了,如果说真的对未来有什么期待和愿望的话:
我希望是:永远不要丧失表达欲、创造欲、探索欲;永远敢于挑战传统规则、打破世俗框架;永远有面无愧色说着滔滔大话的能力。
既然归途都是一样的,不妨让风景更美一点。
靠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永远比别人递到你手上的香。
读书使人不惑,赚钱使人不屈,而勇敢,使人永不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