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记得2006年上半年,在一个百无聊赖的上午,我突然决定我要找一点事做。趋于平凡而枯燥的校园生活,在我看来,很是苦闷。
脚上穿着的鞋和身上穿着的衣服都是我从菜市场里卖衣服的摊子上买来的,老板开价10几到20几块不等,我硬生生给还价到10块到15块不等。时间久了,菜市场里卖衣服和鞋子的老板就都认识我了。鞋子很便宜,但是一下雨就会进水,因为鞋面是布做成的,鞋底很低。衣服最大的缺点就是会起球,开始一两个,后面覆盖到衣服全身。我很想去专卖店买那种几百块钱的衣服和鞋子,但是我不敢往进一步想,我甚至想要是能在菜市场上面那条街买衣服就好了,但是我也不敢想,上面那条街的衣服一件可要好几十块钱呢。
面对现状,我无能为力,以我的年龄和能力,我什么都做不了,我也不能伸手找父亲要钱,因为我花的每一分钱都是他扛着锄头,顶着烈日在田里一锄头一锄头锄出来的,真的是太辛苦了!
物质上的生活相对比较匮乏,我也无力改变,所以我想丰富一下精神生活,我想到了看书。书我是买不起的,但是离学校不远处是有一家新华书店的,在新华书店里可以免费看书,夏日的时候在里面还可以吹空调。那时在心里制定了一个计划,每天中午吃完饭立马去新华书店看书,等到快上下午课时再跑回学校,牺牲午休时间。
第二天中午,我赶到新华书店,看着满书架的书,我犯难了,不知道先看哪本,看哪一类,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书感兴趣,我的作文写的实在是不出彩,文笔平淡如水,框架也经不起推敲,干脆看作文书吧。但是眼光突然注意到了一本暗黄色封面的书,也没有名字,感觉很有年代感,翻开一看,原来书名叫《平凡的世界》。随便翻了几页中间的内容,这一看不要紧,看了还想继续看。然后又返回到第一页开始重新看。
生活在金溪县下辖的一个农村里,目前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金溪县城,还是因为上高中。在我的世界里,只听说过北京和上海,其他的地方没有听过,在我所能触及到的世界,金溪县已经是最大的地方了,在金溪县,有新华书店,有高中学校,有卖眼镜的店,这些东西在农村是没有的,在左坊镇的镇上也是没有的。
在《平凡的世界》里,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但同时又与我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世界。我总觉得自己就是书中的孙少平,不由自主地容易代入角色。那种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意,那种想极力冲破束缚却又无能为力的苍白感,想来真是让人难过。
第一次看书时,我突然发现书真的很神奇,书里竟然有与我生活经历相似的人。原来书也并不是枯燥乏味的,书是好朋友,能解决人精神上的烦恼。年少时,看《平凡的世界》看的都是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故事,总是期待自己能遇上田晓霞那样的女子,对于自己,太高估了。待到我这个年龄时,再去看,我突然发现最不容易的是孙少安,他13岁辍学劳动,帮衬家里,不容易,成家娶老婆,即使不要彩礼,可是办酒席的钱拿不出来,不容易,成了家,与自己媳妇住牲口圈,不容易。好不容易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要去赚人生的第一桶金时,把骡子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骡子在他眼里就已经不是骡子,那是照耀他新的人生之路的灯光和希望。
自己也到了要成家的时候,自然要面对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在厦门买房的现实问题。在我十六七岁的时候,我觉得我家在杨家山村能建起一栋两层的楼房,心里已经格外满足了,夏天躺在席梦思床上,拿起纸和笔,也要写一手诗来抒发心中的对愿望达成的心满意足之情。
近来多雨,父亲在电话里告诉我,家里涨大水了,庄稼也被淹了。农民都是靠天吃饭,天气就能影响收成。父亲说种田的成本越来越高,种子、化肥和农药的价格都涨了,可是粮食的价格没有涨过,有时候甚至更低,如果天气再不帮农民的话,可能到年底,不但赚不到钱,还要亏本,相当于一年白忙了。我六七岁就跟在父亲后头帮着干农活,直到毕业出来工作,可是父亲还是没有教过我怎么去种田,用牛还是用耕田机,他都没有教过我。
我不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我也不喜欢人多的地方。人们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在我看来,万卷书有万卷书的独特之处,而万里路,就拿现在来说,无非就是高楼大厦加钢筋水泥,要么就是到处都是人。不管是什么山水之川还是异域风情,在我心里,终究比不过老家一碗甘甜的井水,也比不上坐在家里那张八仙桌旁安安稳稳吃一顿家常饭。
心中有风景,老家就是最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