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喜欢读书,这个爱好一直持续到现在。
在我印象中,读的第一本课外书是《歇后读大全》,那个时候还很小,也不明白歇后语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像笑话,看得我捧腹大笑。如:隔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草帽烂了边-顶好。
我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一口气看完了一整本,忘了时间流逝、忘了跟小伙伴们玩耍。
从那个时候开始就迷上了看书。
我把书分为两类,技术性的和非技术性的。
能让我掌握一门技能的书归类为技术性的,比如:英语、电脑、模具…其它都是非技术性的。
我们常说的读书,指的大多是非技术性的书。
很多人一提起读书就连连摆手,似乎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其实读书跟聊天的性质相同,只是聊天对象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文字。作者把他的人生经历、经验教训、所思所想,用文字来告诉你。
读书的好处自然是极多的。
读书可以活跃大脑,因为文字不能像图片、视频一样直观的把事物展现在读者眼前。需要读者自己随着作者的描述,在心里虚构一个场景。当作者描述一个人的相貌时,我们需要根据文字在心里想像这个人的模样。
这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空间想像能力。
读书还能让我们浮躁的心平静下来。
在这个物欲横流,各种抢眼球的视频、新闻随时随地都能让我们变的浮躁。
网上各种漂亮的小姐姐、惊悚的新闻、段子…让我们一打开手机就欲罢不能。
读书是医治浮躁的良药。
读书能让我们经历他人的经历,看到自己不曾看过的风景,让我们可以做到“朝碧海而暮苍梧”。
读书还能让我们找到生活的答案。
世界上总有人经历过和我们一样的痛苦、纠结,书中所描述的他人的经历对我们而言既是解药,也是预防针。
如果我们未曾经历过,那么我们就知道如何避开这些生活中的陷阱。如果我们正在经历,我们就知道如何解决。
纸质书跟网上的文章是有区别的。纸质书的出版是有门槛的,而网上发表自己的思想几乎没有门槛,所以网文良莠不齐,需要自己用心筛选。
另外,书籍经过时间的沉淀,只有优质的书才能流传。而网文,大多都是针对当下的热点,标题看着很吸引人,点击进去什么内容也没有。
最后,引用一段白岩松的话结尾:
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到自己。你会发现焦躁的心平息下来了,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安全感;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千百年来被无数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真正使阅读变成深刻而愉悦的体验的,是你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