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时。明天上午千万学子将奔赴高考考场,以笔为剑,逐梦星河。据悉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高达1291万,比去年增加98万,再创历史新高。
时下流行着毕业即失业、读书无用的论调,寒窗苦读十余载,工作到手的钱竟然不及一个农民工多,不免心里愤愤然,意难平。果真如此的话,为什么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增多,为什么父母千方百计不让娃娃输在起跑线上?答案只有一个:读书有用,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载荷专家桂海潮,正是靠着读书,才得以走出云南山村,飞天摘星星。十多年间,云南华坪女子高中的两千多名女孩子,正是凭着高考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
那些鼓吹读书无用的人,通常书读的不怎么样。知识没有让他更有力量,没有让他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他讨厌读书,这是他的个人问题。
纵观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有大成就的人,没有不喜欢读书的。他们以书为友,孜孜不倦,活到老,学到老。毛主席就是嗜书如命的杰出典范。
老实说,如今大学生的读书令人堪忧,至少我们学校是这种情况。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和灵魂,每年学生的人均借阅量那叫一个不忍直视,甚至有相当部分学生大学四年都没有去过借阅室。知识面普遍狭窄,读书多限于专业教材,甚至考试成绩数一数二的同学也是如此。之前有一个学生,年年获一等奖学金,考研择校时报了专业很牛叉的学校,结果竟然无缘复试。诚然,影响成绩的因素很多,但我上面说的绝对算的上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人没有阅读习惯,让他读书是有相当难度的。既然是习惯,那就可以培养。其实,培养习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挑战自我很有趣。培养读书习惯不妨先易后难,从读感兴趣的书入手,先找到那种读书的感觉。开卷有益,客观说任何书都有它的价值,总能给人以启迪。而有直接实用意义的书,却不见得总是有趣,此时就需要自己刻意努力。如果放着应试的书不看,避重就轻,那就有逃避之嫌了。自五月二十七日,立志把搁置几年的厚达近八百页的《曾国藩全书》看完,规定每天读不少于两页,无一日间断,业已读了十六分之一。读书贵在有恒,最怕一曝十寒。前路虽远,行则将至,止步或原地踏步是永远到不了的。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再说高考。高考于我已经过去十八年,早已尘封在记忆深处。每逢高考,总会想起一些人一些事,奈何往日不复来。
高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大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初心不改,奋斗不息。
预祝千万考生都能得偿所愿,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