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儿女该如何评价?

益多网 0

今天下午看了一篇关于全职儿女的文章。以前提起全职儿女,总是用一种戏谑的语气。在我的内心,总是觉得这个职业很可笑,不就是啃老换了个名头吗?

文中的几个全职女儿,都是不曾婚育的,其中包括一个37岁的女儿。她们也努力过,还是无法融入工作环境,父母养老金尚可,家庭物欲低,想多多陪伴父母,父母也愿意女儿在家陪伴,于是就当上了全职女儿。

那个37岁的女儿,父母的养老金加起来是7000,父母身体好为了打发时间在外面做点事,可以赚一点。女儿以前开过蛋糕店,现在零星有人找她订蛋糕,又有一点收入。

她家在沈阳,每月三个人伙食费4000。物欲低,也没有多少其他开支。

她每天做饭,做家务,空闲时间读书,写公众号记录生活,还有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看完全文,我忽然觉得,全职儿女是个不错的工作。父母孩子都乐意,日子也过得快活轻省,没有什么不好。

留言中,主要是有两个疑问。

一是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

二是父母离世后,子女还不到领养老金的年龄,该如何生存?

1686556899433.jpg

一、说一下我理解的意义吧。

很久以来,我一直为人生的意义焦虑。总觉得,人活一辈子,如果没有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是不是就白活了?

有一次读到一篇关于农产品售卖的文章。很多在大山里的农产品,以前因为没有销路,烂在了山里,或者以极低的价格出售了。那些农人辛苦劳动,生活依然很穷困。

自从有了网络到家,直接对接了农户与买家,双方都能受益。而这个网络的建设,其中也有我工作的成果呀!虽然微不足道,但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这个方面来说,每个人的工作都有意义,环卫工人,工厂打螺丝,不都是这“累土”吗?

那么全职儿女,照顾老人,也为国家和社会减轻了负担,你能说没有意义吗?

而且,这个所谓的“意义”,是他人定义的。也许对于这个世界,对于地球来说,并不需要这些“意义”。

能够多些快乐,幸福过一生,是对自己这一生最大的意义。当然,我此处并不是说躺平、安逸才能快乐。有些人更喜欢拼搏,更愿意做出一番事业,对于他们来说,这样才快乐。

参差多态才是美。我觉得价值观变得多元化且被接收,才是社会的进步。

二、如何生存?

并不是所有人都要买几千几万元的包包。许多人并不羡慕那些使用奢侈品的人,也不以自己拎十几二十元的帆布包为耻。

我在XHS上看到过很多过极简生活的人,在网上晒出每日生活账单。有人自己有住房,没有房贷,没有汽车,每周生活费仅300元左右。精打细算,吃得也并不差。

我问过一位上海朋友,自己到菜场买菜做饭的话,消费也并不比武汉这样的城市高多少。当然,三四线城市消费会低一些。我们疫情前去山东旅游,在曲阜当地的一个超市,发现菜价要比武汉很低一点。去过贵州,肉菜价格也比武汉低。

并且,像我们这样的研发部门女员工,日常穿着非常简单,很少买衣服,即使买一般也就几百块。从来不化妆,护肤品也不用大品牌。不是不舍得,是没必要。每天上班就一直对着电脑,时不时还要加个班,打扮了做什么?

我们每天上班尚且如此,都不上班了,日常还需要打扮吗?能省不少钱。

看上面那位37岁的全职女儿,她家的收入除去支出还有盈余,能存一些钱。没房贷,没汽车,她过的极简生活也花不了多少钱。

况且她每天还在读书、学习、提升自我,没准就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副业。自己喜欢做,可以做到很大年纪。

当然,这个分析是立足于全职儿女未婚未育,自己没有儿女的基础上。

至于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是各人自己的选择,自己权衡利弊就好。

就我自己来说,是很高兴有个孩子的。虽然有时候会生气,但是孩子带来快乐远远多于烦恼。

有条件多生几个也很好,至于没有条件,孩子生出来就不管,不能好好陪伴、教育的就算了吧。

这样一分析,连我自己的焦虑都少了很多。过日子,也不一定需要很多钱。

所以,全职儿女也好,提前退休也好,只要条件允许没有什么不好。如果从事的工作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能够有空闲时间去寻找自我,发现自我,成就自我,这对于人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